罗建法:裁员风潮呼唤中国的社会和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08:34 新京报

  作者:罗建法

  11月24日《成都商报》报道,一家四川企业突然宣布裁员2000人,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上周,由于国内成本的增加和对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忧虑,奥林巴斯等一批外资企业,决定将其中国工厂关闭,撤退到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新《劳动合同法》应该给无数的劳动者带来欢欣鼓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缺少一种类似的“社会和约”。企业员工的收入与保障,都需要企业负担主要责任,而企业作为一个追求利润的实体,其承载能力有限。假如10年之后,一个企业利润下滑,或者是出现动荡,它又何以承载员工个人乃至家庭养家糊口的重负?

  而在一些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健全的国家,公民的社会保障的途径则广泛得多。在北欧一些国家,公民失业之后领取的救济金,基本够其基本的生活开支,瑞典中央政府用于公共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0%,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国民生产总值的60%。而在以竞争闻名的美国,由美国社会保障署、劳工部、人类健康与社会服务部联合提供的各种全民性保险和福利补助,也足以分担公民的大部分社会保障,其中很多项目都是政府出资。失业保险等则由政府与企业协商,共同出资。

  而目前在中国,许多员工社会保障的责任,都转移到了企业身上,员工的各项保险,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员工,都是由员工个人和企业分担,缺乏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同时,更为恶劣的是,在一些地方,连数字可怜的

社保基金,都被挪用。

  政府、企业如果不能合理分担社会福利保障责任,会使企业陷于尴尬的境地。其实很多企业并非不想承担社会责任,而是本来由多方承担的责任,现在全部压在企业一头,为自保计,企业就会想方设法规避沉重的责任。

  阿根廷新当选的总统克里斯蒂娜,在面对包括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和

能源短缺等诸多挑战时,承诺进行几大领域的社会变革。阿根廷主要工会的领导人计划在明年提出增加工资20%的要求。克里斯蒂娜的对策是在企业、政府和工会之间制订一份“社会合约”。在此和约中,政府、企业、工会都作出一定的努力和让步,以提高国民收入,缓冲通货膨胀的压力,抑制社会动荡。

  建立类似的“社会和约”,或许是类似问题的解决之道。目前,中国政府也比以前更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系统。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收入每年都超收5000亿元以上,去年更是收入突破30000亿元大关,超收7000亿元,在财力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未来的财政开支逐步向社会保障上倾斜,则或可收意外的功效。

  “恺撒的当归恺撒,上帝的当归上帝。”建立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性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和约”,而非将责任全部转移到企业身上,才可能接出真正的善果。否则,企业迫于对重负的恐惧,索性一逃到底,受害的还是广大的企业员工。

  □罗建法(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