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防明显通胀先健全基本社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07:42 东方早报

  作者:鲁宁

  新华社昨日消息,中央政治局27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当下及明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要任务:一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二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明显通胀”是各国经济运行的大敌。鉴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势,它又系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已经历过三次较严重的通胀,这次中央重提防止“明显通胀”,还是13年来的头一回。我们预判,关于如何抓好“两防”,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将出台具体举措,而明春的全国“两会”,“具体举措”将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确保“两防”目标尤其是避免出现“明显通胀”之落实,政府、社会、百姓的利益所倚及价值判断是高度一致的。经济界尤其是企业界之关切,在于经济运行态势直接影响企业、产业、行业的投资取向和经营方略;中产阶层之关切在于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紧密相关的楼市、股市、汇市的走向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到“财产性收入”或增或减;百姓尤其是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之关切,在于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走势会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何谓“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华社通稿未作陈述,但人们若能从国际价格走势和已有的宏观调控手段等两个向度作思考和分析,还是能够体味到某些日益明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确浮出了水面。

  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上,以

能源、有色金属为大项的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以粮油肉禽为大项的基本生活资料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攀升态势,早报评论员依据各种信源综合判断,除
石油价格
与国际地缘政治关系紧张有大关联外,其余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和基本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均系供求关系变化所致。供给由偏紧回归到新的供求平衡直到供大于求,是一个完整的价格波动周期,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循环运行规律,若此说成立,意味着国内价格调控除了增加供给还须考虑国际价格因素,而不是单一采用行政性“限价”手段。启动于2004年3月的本轮宏观调控,重点致力于抑制投资过热引发的经济过热,主要手段是控制土地和抑制流动性过剩。考虑到国际价格的周期性上涨因素,一拖再拖的国内价格改革提速,很可能会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新手段。表面看,“价改”缩小国内外价差,会进一步刺激部分商品提价,但长痛不如短痛,只有争取填平这个价差,才能从治本环节遏制地方低效率的投资冲动,从而把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拉回到理性的轨道。

  早报评论员由此作预判,“两防”是有机整体,考虑到涨价的国际因素是刚性的“周期性因素”,立足于具体的价格调控,明年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仍将高位运行,甚至还会局部创出新高。鉴于此轮“结构性通胀”的不可抗性,乃至局部性“明显通胀”未必不会出现,确保百姓基本生活少受影响的另一“调控举措”,当属加快编织覆盖全社会的基本社保网。这张网也是“社会稳定网”,只有社会稳定可期,“价改”乃至其他深层次体改方可从容推进,从而在治本层面寻求“过热和通胀”的软着陆。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织网”力度一年大于一年,十七大亦对此作了更为鲜明的强调和部署。有此作前提,有基本社保托底,我们对

中国经济走出此轮“过热和通胀”之窘境抱有信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