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火:张爱玲风潮扑面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08:18 新京报

  作者:蓝火

  李安的《色,戒》,大热得毫无悬念,亦由此“助”张爱玲重在影视作品中占据一个不可代替的高度。这边厢话剧舞台上,由台湾李清照私人剧团联手北京荀派花旦打造的《曹七巧》刚刚演完,田沁鑫导演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又将登场,那边厢摄影棚里,邹静之编剧的《倾城之恋》正在热拍。“张爱玲”风潮又将极速泛滥开来。

  早在1984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就已把张爱玲的名作《倾城之恋》搬上银幕,由周润发和缪赛人主演,这恐怕是许鞍华执导以来最受劣评的一部,演员的不得要领以及导演、编剧对原作的生搬硬套是主要的致命伤,多年之后,许鞍华再拍《半生缘》,试图以此扳回一局,最终虽口碑不俗,但总难以“经典”作为衡量,曾为关锦鹏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担任编剧的林奕华,甚至撰文表示“许鞍华糟蹋了《半生缘》”。“糟蹋”二字对于一个从没对张爱玲原著深入研读并抱有深厚感情的人来说,恐怕是言重了,但确实,必须是一个具有功力且对张爱玲原著精粹颇有掌握和体会的导演,才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回顾一下,曾经与张爱玲原著或翻译作品有染的导演们,许鞍华、关锦鹏、侯孝贤、丁亚民以及李安等皆非等闲之辈,他们的作品各有成败,难以用一言两语说清,但其中的关键,也许在于,是否入木三分地再现了张爱玲所写的“三三两两勾搭住了,解不开的;自归自圆了的;或淡淡地挨着一点,却已时过境迁了的”各式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错和纠缠。现今的影视剧,并不缺少排场,无论资金还是演员阵容,最缺乏的恐怕就是对剧本的雕琢以及对文艺与商业界限的把握。一旦光顾着把“张爱玲”作为热点乃至噱头来运用,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推敲,最终完成的东西,必然会让人失望。

  张爱玲的小说,之所以常年受到影视编剧们的青睐,也许莫过于其中的“传奇性”。乱世。被一个时代禁锢而压抑的人性。起伏跌宕最终郁郁而终的爱情悲剧。如此种种,哪一个不会成为大众爱看的桥段?当然还有久盛不衰的旧上海情调。可以预测得到,她的其他多个中短篇,都极有可能被编剧们所瞄准,最首当其冲的,莫过于《金锁记》,尽管名气稍逊于《倾城之恋》,但一直被文艺界称为张最出色的中篇小说,之前改编的电视剧相当不成功,意境全无,只剩一腔肥皂剧味道;《沉香屑第一炉香》及《第二炉香》是张爱玲比较早期的作品,亦可视为大众对她的入门之作,小品式的叙事结构,画面感十分鲜明细致,适合用来做一部小成本的独立制作;《心经》是一部具有少年气味的作品,青春期的隐晦情感以及畸恋,能够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想必会是另一部具有张氏诡异情调的青春残酷物语。

  1995年,在张爱玲去世后的一个月,出版过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集的台湾皇冠出版社在杂志上做了一个《怀念张爱玲特集》,文中有写,张爱玲去世前曾透露,王家卫有意把她的小说拍成电影。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期待的组合,可惜,张突然离世,让王刚刚萌发的合作念头早早夭折,难怪有人说,在《花样年华》里看到了张爱玲的身影。

  《色,戒》热潮余音袅绕,“张爱玲”似乎已经再度成为当时得令的消费,这好比《卧虎藏龙》之后的武侠大片热潮,应该又可以持续好些年了。

  □蓝火(北京 媒体从业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