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我所理解的政治参与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08:37 新京报

  作者:王学泰

  当今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它是民主制度的运作基础,没有这个参与,整个制度就无法运作。这种参与是理性的,不为一时激情所左右。总的说来它是一种讨论、对话、谈判机制。

  十七大报告倡导的“参与权”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政治参与权,谈论这个权利之前必须弄清什么不是这种权利,但又与之类似、并常常为我们津津乐道的。

  皇权时代的民众没有参与权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可以说是个“政治大国”,自古以来的政治参与度就比较高。孔子、孟子曾鼓励士人积极参与政治,如“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等。他们告诫士人,要有承担和参与的意识,自己发达了要把惠泽遍及天下。其实,在“家天下”的时代,这种参与的积极性只是一厢情愿。

  “天下”是君王的,士人即使得志、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显贵,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善待百姓。再说大臣如果对百姓有逾分的恩惠,把君王放在什么地方?春秋末齐国贵族田常执政,以小恩小惠收买民心,最终篡夺了齐国国君的位置,从此“姜齐”变为“田齐”。后来这个故事成为警戒大臣权力过重的教训。臣工不过是君王的雇员,说得好听一点是帮忙,坐而论道;说不好听一点,只是皇帝供驱使而已。

  因此把古代士大夫出仕做官说成他们享有积极参与政治运作的权利,不仅有些夸张,而且混淆了皇权专制与民主政治的区别。现代的民主政治是以公民的参与为基础,而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如商鞅所说“权者,君之所独制也”,只有君主才握有权力。这种权力还是整体性的,是不容分割的。官吏的权力只是君王临时授予,用完归还;权力来源于君,不能分润于他人,谁又能有“参与权”呢?士大夫如此,民众在权力面前更有一种无力感,为什么人们把解决社会不公的希望寄托在“好皇帝”“清官”或“侠客”身上,正是无力感的表现。由此可知,皇权专制时代的广大民众包括精英人士都是没有参与权的。

  政治性运动排斥民众参与权

  “文革”十年动乱时,每一次政治运动之前,都号召民众积极参加,而且通过种种造势活动,把运动搞得热火朝天。“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教导,言犹在耳;许多热情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还记忆犹新。可是一场一场的运动,接连不断,日久生厌,人们产生了倦怠感,表面上还在应和群众运动,下面则戏称“运动群众”。有的人把这些运动也称之为政治参与,的确也很像,运动是政治性,广大民众也在积极参与。

  然而,这些运动大多与民众的实际利益关系不大,广大民众也不理解,被发动起来的参与者不知道自己干的是什么。这种参与已经不是行使权利,而是不得不参与。即使主动参与者也多是一时的激情,在群情激奋的氛围中,有意识的人格消失了,这时如社会学家勒庞所说“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自觉意识消失了,还谈什么政治的参与?它更不是民主的参与,它不仅是被动的,并且带有暴力倾向。

  我们曾有过“假大空”的时代,那时为了“彰显”普通生活的意义,有两个泛滥,一是“英雄”泛滥,把“普通人”也戴上“英雄”的高帽;另一个是“革命”“政治”泛滥,把许多不属于革命范畴、不属于政治范畴的事务加冕为“革命”的或“政治”的。谋生就是“干革命”,就是对政治积极充分的“参与”,现在看来很可笑,当年也曾使人热血沸腾。这实际上也排斥了人们所应享有的参与权。

  民众面对的是日常的政治

  我理解的当今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社会的政治参与,它是民主制度的运作基础,没有这个参与,整个制度就无法运作。这种参与是理性的,不为一时激情所左右;总的说来它是一种讨论、对话、谈判机制,所以它靠道理服人,不靠人多势众,更不靠暴力。参与者明白自己参与的目的和要求,不是盲目投入,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依据法律行使权利,尊重程序,不靠小谋略、小智术;它是公民的个人自主行为,不完全依附某个团体,也不为他人所左右,更不随大溜;这种参与是民主制度下的参与,要遵守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原则,在争议中,不一味坚持,不搞你死我活,懂得妥协和让步,实现双赢。这样的参与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让大多数人受益。

  表达权、知情权的实现是政治参与的前提,参与者的素质则是实现成功参与的保证。要有一定的政治知识;懂得一些关于政治制度和法律的知识,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再讲究一些技术技巧,就能够比较完满地实现政治参与。这些与文化教养有关,但这些不是政治参与的必要条件,参与本身就是个大学校,民众在积极的政治参与中自然而然地提高素质。而且政治参与是广泛的概念,平常关注政治、谈论政治就是一种参与,其他的如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以及各种媒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政治参与。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国家事务的管理。

  近百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政治”的参与阶段,如今时过境迁。今天民众面对的是日常的政治,这种政治就是关系着每一个国民

生活质量的“众人之事”,管理好、办好“众人之事”,不仅需要从政人员、
公务员
的恪尽职守,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