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蔡释虎:城市化不是造城运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10: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蔡释虎 特定城市在特定时期可以达到多大规模、多大容量,有着经济和历史的必然,绝非通过“画饼”能够逾越。没有强劲的工业增长作为后盾,试图通过建筑物的“克隆”与生活方式的模仿实现城市化或加快城市化进程,无异于画饼充饥。 ——蔡释虎(媒体人士) 近日,长三角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国小城镇发展高层论坛分别在上海、浙江绍兴召开。两个相隔千里举行的会议上,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警惕和防止城市化进程中的“冒进”现象。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势头迅猛,但与之相伴随,一些地方在制定地方战略、地方规划中也出现了强烈的“超前”与“跨越式”偏好。这种“偏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跃进发展”。一些地方的城市化热情已经处于“过度激发”状态,“行政大楼热”后有“迎宾大道热”, “迎宾大道热”后又有“市民广场热”、“会展中心热”、“体育馆、大剧院热”。 记者在苏南某些区县看到,很多地方政府主导的“楼堂馆所”无论在外观还是在设施上都堪与五星级宾馆媲美,被称为区域地标。但这些富丽堂皇、气势恢弘的建筑利用率极低,当地百姓怨言也不少。 其二是地方规划中的“拔苗助长”。在浙江一个并非十分富裕的乡镇,一个占地43亩、耗资1.5亿的综合性购物休闲广场正在兴建,当地政府希望以此“引导当地百姓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但生活方式转变需要工业文明的积淀和城市文化的长期熏染,寄希望于一栋两栋城市建筑,其结果无非是被讥讽为“老农晒太阳抓虱子多了个场地”。 这种“拔苗助长”的倾向发展到极端,则是一些市县、乡镇不切实际的“造城运动”。这一“运动”中,动辄若干平方公里的新城建设被视为拉动经济迅速增长、促进人口集聚的抓手,在地方年度总结汇报中大书特书。 其三是发展战略上的“好大喜功”。脱离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片面追求速度,竞相打造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显山露水。在长三角,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城市制定了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规划。对此,一些经济地理学专家担心,脱离现实、不顾腹地范围的过度扩张会造成城市建设的盲目无序和城市体系功能的弱化。 城市化“冒进”倾向的这三种形式有着复杂的成因,其中,既可能有错误政绩观的因素,也可能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无论是哪一种成因的“冒进”,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没有大思路就没有大发展。 问题是,有了大思路,就有大发展么?“城市化”之所以被称为一种“化”,是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渐进过程,是现代工业文明将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特定城市在特定时期可以达到多大规模、多大容量,有着经济和历史的必然,绝非通过“画饼”能够逾越。 这意味着,没有客观基础的“大思路”可能只会带来“大问题”。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者沈玉芳提出警告:如果城市不看实际情况过度发展、超前发展,使大量农业人口过快过量地转化为城市人口,就会产生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定。另一方面,城市的过度开发和大量超前投入,也会产生经济泡沫、虚假繁荣和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隐患。 没有强劲的工业增长作为后盾,试图通过建筑物的“克隆”与生活方式的模仿实现城市化或加快城市化进程,无异于画饼充饥,后果堪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