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近仁:如何看待张结海的丑男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10:45 中国网

  作者:孟近仁

  曾以“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出名的上海社科院教授张结海在他最新的研究《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影星形象分析》中得出结论:李亚鹏和谢霆锋是西方女人眼中的典型丑男。(12月4日《大洋网—广州日报》)

  无疑“丑男论”又是学者“明星化”的产物,消息一出,很多网友便对之刻薄地批评,指责研究问题的无聊和学者的炒作。笔者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我们不应该把“明星学者”及其提出的问题“一棍子打死”。

  传播文化本就是学者的义务,学者利用娱乐模式来传播文化,难道就一定大错特错?不见得!比如,张结海教授说,“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难道就没有一点意义?这不是警告我们应该注意打造民族的流行文化品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吗?他的“丑男”论又何尝不是指责当代中国人审美观的极度扭曲?女人男性化、男人女性化,中国的“美男子”们越来越“奶油”、越来越“漂亮”,这岂是正常现象?男子汉的粗野、大气,都消失不见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中性化”的“小白脸”。尽管张结海采用了娱乐模式,甚至炒作模式来提出问题,但是他确实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所以那些刻薄评论这件事的人有失公允啊!

  当今社会,教授人气赛过明星,成为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这正在颠覆着人们对“学者”的印象中,他们本该是埋首书斋做学问的形象,而现在一些学者俨然是娱乐明星的形象——到处有粉丝拥趸、发言辄为“高论”,他们一方面喜欢就一些现实问题发表“高论”来聚拢公众注意力,一方面要用自己专业知识去现实的关怀一些问题。像易中天、于丹和北大的一些明星教授群,无不如此。他们一方面消解着知识的严肃性,让其娱乐化、低俗化;一方面他们又用比常人略高一等的知识结构是为社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于丹之“国学热”的作用就是双重的,易中天之于“史学热”、其他明星学者之于一些专业问题,亦是如此。

  这些“明星学者”是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因为文化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必然会催生一些文化传播者和引领文化时尚的“舵手”们,而那些格调不甚高的教授、学者自然也会趋之若鹜。中国很多人天生就长一副道学家的怪眼,多会给这些学者扣上几顶“不安本分”、“不务正业”、“谄媚流俗”等等大帽子,其逻辑是:你既然顶着学者、教授的帽子,你就得“名正言顺”,就得有个学者的样子。这样的逻辑其实是霸道的,学者做明星对不对,一是要看有没有尊重学者的本意,二是要看到学者适度的“明星化”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的。

  在国外,其实明星学者、明星教授是很多的,大众也乐得谈论他们,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N·乔姆斯基以及文论大师F·杰姆逊等世界级著名文化学者,就经常就一些现实问题,甚至娱乐问题发表“高论”。学者明星化,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它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把握好适当的度,别让明星学者们一味地谄媚观众、迎合市场而丧失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就好。面对“丑男”论,我们切不可忽略到问题的核心(即中国人“性别审美观”的紊乱、扭曲和变态),而去把握那些不重要的娱乐信息(某些明星其实很丑、某教授是不是“叫兽”等等)。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审视和看待明星学者提出的独特社会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