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辉:珠三角为何容不下一头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07:38 新京报

  作者:雷辉

  从2009年1月1日起,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12月4日,东莞市某官员在东莞市清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工作会议上透露了这一信息。(12月5日《南方都市报》)

  该不该禁止养猪呢?很多论者给予了乌托邦式的解答:不该,一个地方政府禁止一个合法行业的存在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诚哉斯言,然而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一旦遭遇现实困扰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像众多珠三角城市一样,东莞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后,土地资源已经相当稀缺。这时候,如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与工业相比,养猪业的单位土地产出要低得多,在此背景下,工业进到哪里农业就应退出哪里。“珠三角容不下一头猪”,这让人无奈,却又是现实。

  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讲,将养猪场迁至土地资源更为宽松的地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

东莞市官员称禁止养猪旨在环保,这显然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解释。养猪场不必然等于污染,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确保养猪场不污染;养猪业并非东莞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为什么其他高污染行业可以生存,养猪业就不能?事实上,《南方农村报》的一篇报道显示,不少养猪场搬迁之后原址建造了污染严重得多的工业企业。

  其实,东莞政府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坦坦荡荡的告诉公众,土地资源稀缺已经成为影响东莞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以一批经济效益更高的投资项目取代养猪业。公众不是傻子,不会不理解。然而东莞政府却硬要打着环保的幌子行事,这其实是在逃避责任———以污染之名赶走养猪场,进而将土地圈占起来。而以优化产业结构之名迁走养猪场,则是一种基于卖方自愿的交易,是向养殖户“买地”。较之“买地”,“抢地”的成本要低得多。

  工业化地区的养猪场与城市化中的城中村十分相似。城中村土地利用率很低,政府想改造之,这没什么不可以,只要给拆迁户足够的补偿,他们自然会搬。同理,政府想改造养猪场,也没什么不可以,给养殖户合理的征地补偿,他们同样会搬。

  □雷辉(广东 记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