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的根子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07:40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鄢烈山

  12月6日的《南方周末》发表了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和科协主席的周光召同志的专访。他怀念“那个时候,没有上下级的概念,没有干部、群众的区别,没有知识分子和工人、军人的区别,大家都是一条心:要把核武器做出来”;他感慨“今天的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那么什么太多呢?他说现在“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

  科技界的事我们所知不多,但相信周老此言绝非无的放矢。你看,《南方周末》11月29日做的报道《争议张维迎》,采访了张院长和他们学院的书记兼副院长,及被免职的教授何志毅,从两造的说法不难看出北大这个教现代管理知识的学院,学官是如何管理教授的。何志毅说,“现在惟一的要求是当着全院老师的面,让我申辩,我没有出卖光华的利益。但院里从免职起至今没有给我机会……”何的要求有过分吗?而张院长则拿自己没有谋取私利说事,这是专断成立的理由吗?还夸自己“可能原则性太强”。听张说“如果你要侵害组织利益,我宁可不要你”,那副“我”即“组织”的口吻,活脱脱一个大权在握、恩威由我的主子。办学育人讨论学问的校园尚且如此,人财物的管理要求更集中,科层制关系更严格的科研单位,民主气氛稀薄,科研人员怕领导和院士就更顺理成章了。

  今昔对比,周院长怀旧可以理解,但他所怀之旧是不可复制的。一则建国之初和“两弹一星”研究的历史背景有其特殊性,而那些研究高尖科技的专家在那个年代是受特殊保护的人才;二来,与当年领导科研会战的老帅们不同,如今的科研单位和大学校园领导人大多是专家学者出身,他们以“班头”和业务权威自居,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外行领导内行,或自负而刚愎,或妒贤而打压,颇得“武大郎开店”的神髓。

  “民主氛围太少”的根子在哪里?今天的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在总结苏联解体和苏共失败的教训时说,关键在于苏共垄断政权时所形成的“权力、真理和财富”的三位一体。不管他今天的政见如何,这个总结应该说是够深刻沉痛的。掌权的仿佛就掌握了真理,权大学问就大,更有支配资金和分配财富的权力。用不用你在他,职称和官位予夺在他,资金分配在他,你敢讲让他不高兴的话吗?

  改革开放前并非没有腐败“现象”。但是,那年头,一来物资财富没有现在这么丰饶,二来有随时可能来一场的“群众运动”对各级干部构成威慑,腐败没有现在这么普遍。现在,经济社会转型了,但在法制轨道上运行的民主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连公家财务公开、领导干部财产公开都没有做到。——这就是民主氛围太少的大背景和根本原因。

  耶稣说,世上没有一个义人。这不是存心贬低人类的事实判断,而是要告诫我们凡人都不可能不受诱惑吧。因此,感叹呀怀旧呀都是多余的,我们要做的惟有当真地扎实地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鄢烈山(知名杂文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