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应提高大屠杀遇难者信息调查效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15:18 江南时报

  作者:伍里川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曾经提出这样的目标:“直到每个遇难者都有名字”。这样一个目标,在很多国家都在尽力实现,并不被看成是一个苛求。现在,中国,加入了这个行列。

  共知的消息:据新华社电,作为55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重要组成部分,8卷《遇难同胞名录》3日在南京出版。8卷名录共收录了13000余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较为详尽的个人信息。

  13000余名,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距离“30万”,尚为遥远。然而,《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主编、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表示,“此次出版的遇难者名录还只是个开始,我们还将继续进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录的收集工作。”据此,把数字的距离拉近,应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我们在做这件事情,要比我们没有在做甚至没有想到要做令人欣慰得多。虽然这种改变略显迟缓,可是终于表现出穷尽一切努力的决心,也是幸事。

  “人与历史是统一的”,被历来的史家们写进历史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即使是一个卑微的人,也和历史息息相关。文物家们习惯从人的身份上判断一座古墓的价值,然而,在人类尚没有对身份等级进行强制规划之前,人们并没有身份的差异,一个最平常的墓葬,也会被专家们视若珍宝。一个在重大的事件中被枪杀的人的信息重要性毋庸多言。“人与历史的统一”,意味着“历史”必须涵盖每个个体的命运或遭遇,包括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的恐惧与张望。

  我们必须吸取过去那种以为历史就必须描摹重要人物的历史观的教训,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个人信息的寻求与发布为契机,转而更加关注每一个在重大的、重要的或者平淡但是暗藏玄机的历史阶段的存在者。“万历十五年”,是平淡的一年,但是它最后在史学上的重要性却不容置辩。

  当然,我们在此还不只是在讨论历史观。做信息调查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一件“技术活”。考虑到幸存者的逐渐消失,造成遇难者个人信息的整理愈加困顿,所以有提高“技术”上的效率的必要。

  《南京大屠杀史料》的编撰者在只争朝夕地搜集遇难者信息,一批民间专家们也在做这件事情,受限于条件,他们纵然已经穷尽努力,也还不能一夜提高有关工作的效率。由此,希望政府部门更多地参与,利用管理的优势,打造出信息调查的高效、合力,包括组织进行专门的“技术”研究,则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历史不会给我们太多机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