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CPI上涨6.9%物价结构上涨能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09:37 长江商报

  作者:张贵峰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最新发布的数字,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今年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1-11月累计上涨4.6%,创1996年以来11年间最高涨幅。其中,1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粮食价格上涨6.6%,油脂价格上涨35.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8.8%,猪肉上涨56.0%……(12月11日新华社)

  这样一个CPI走势究竟意味着什么?与此前的历次分析一样,此次有关方面依然强调目前C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涨贡献了CPI上涨的最大份额,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前日在京表示,目前的物价上涨属“结构性上涨”,并非“全面上涨”。(《上海证券报》12月10日)

  应该说,这样的分析还是合乎统计事实的。如11月份的CPI显示,除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和居住类价格上涨6.0%外,其他几大类消费价格仍呈有涨有落的局面,且幅度都不大,如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同比下降1.4%,交通和通信类同比下降1.4%。

  而笔者担心和忧虑是,面对持续高位徘徊且不断攀升,已日趋逼近7%的CPI涨幅,即便其眼下仍是“结构性”的,但它又能走多远?

  对比11月、10月两个月的CPI数据,容易看出,虽然总体上的“结构”特征仍然存在,但不可不保持警惕。如10月份的非食品价格上涨为1.1%,而到了11月份,这一数字已变为1.4%,增加了0.3个百分点,增幅近30%。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目前的物价上涨固然表现为“食品价格主导”这样一个结构特征,但此一结构,又委实不是一个寻常普通的结构,而是一个关系民生最深、也最为敏感的基础性结构,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意味着,其他消费价格如家用设备、服装上涨,我们还可以选择少买或暂时不买,但食品却是须臾不可或缺因而最具刚性、无法选择的民生需求,价格再怎么涨,也得不断购买。

  事实上,正是因为食品需求的这一基础性和刚性特征,它对于其他商品价格必然具有巨大的传导和扩散效应。因而,在食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其他商品价格便很难长期“独善其外”,而尤为重要的是,人们还会由此对其他价格的上涨,形成强烈的心理预期,导致不可避免的连锁涨价。

  因此,面对CPI上涨6.9%的数字,目前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继续强调乃至庆幸其“结构”的一面,而是应当充分认识到蕴涵风险的一面,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正如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要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

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在笔者来看,上述预防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尽快遏制住眼下很大程度上由垄断势力推动的,已经或正在不断形成蔓延的基础性商品涨价风,如

成品油、电、气等;其二,利用当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时机,大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尤其那些针对底层弱势阶层的民生保障和救助水平,如低保金、失业救济金、企业退休职工
养老金
等等。

  张贵峰 (湖北沙洋 市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