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中产不仅是个经济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8:36 东方早报

  作者:薛涌

  不久前,我在新浪的个人博客上贴出一条国外的报道《在美国挣多少钱算是中产阶级》,大意讲:美国中等家庭收入高于四万八千美元、低于十万美元的属于中产阶级。应该说,这是一个很肤浅的报道。我贴出来不是因为同意其观点,而是希望借博客保留其中的若干数据资料,供自己日后写作参考。没有想到,文章贴出后一天就获得十几万的点击、两百条左右的留言。甚至一些在美国居住的人也出来现身说法,细数在美国的收入、开支和生活质量。总之,大家的着眼点,还在一个“钱”字上。

  我几年前就曾经撰文指出,在美国,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不应该从收入这一单一的面向来理解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也不应该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在美国,从来没有人能够令人信服地以家庭收入来界定中产阶级。比如那个报道中所谓家庭收入低于十万才属于中产阶级之说,就非常荒唐。目前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达四万左右,专业好的可以到五六万。而美国大学普及,大部分高中生都进了大学。你毕业时二十二三岁,以这样的起点,再干几年,到了结婚的年龄时工资一般都有相当的提高,五六万不足为奇。如果你找个同事结婚形成家庭,家庭收入就过十万了。难道这样的工薪阶层不属于中产阶级?再如纽约的公交司机,工资达六万上下。两个公交司机结婚,家庭收入过十万,难道就属于富人阶层了吗?

  如果从政治上界定,中产阶级的概念就清晰得多。挣几十万的美国家庭往往觉得自己是中产阶级。挣上百万的也有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同时,挣两万多的,甚至暂时失业的,也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这个概念,越是到大选年喊得就越响亮。两党候选人都宣布为中产阶级而战。用我的话说,在许多场合,中产阶级其实就是普通选民的一个代用词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些处于极度贫困中的人,包括无家可归者,既不关心政党政治,也不会出来投票。而那些巨富,可以用自己的钱发起政治组织、支持候选人,甚至直接出来竞选。他们在政党政治的舞台上属于演员、导演、或者剧团老板,而不是买票的普通观众。如果你是个有钱买票的普通观众,但既不是演员、导演,又不是自己出资资助演出的财主,那么在民选政治这台大戏中,你就成了大家拜票的对象,两党都说在为你的利益而战。你也许花几百块坐在前排当中,也许花二十块买了张后排的学生票,但都属于普通观众。用政治的词汇来描述,你就是中产阶级。虽然跻身于黑压压的观众席中显得无足轻重,但谁都知道:这台戏的成败,最终要看观众是什么反应。观众掌握着最大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产阶级是社会的主心骨,肩负着家国天下的使命。中产阶级的基本政治信念,是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不容许大权旁落。而自己管理自己,就要从自己的社区开始。所以,托克维尔当年观察到:美国的政治中心,在基层小镇的镇公所议事厅中,地方居民以平等的身份聚集在这里,讨论和管理社区的事务。

  脱离这种基层自治精神,就无法理解中产阶级是如何主导社会的。中产阶级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活水平的概念,而更是涉及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的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波士顿近郊的几个小镇,平均家庭收入达二十多万,平均

房价达百万以上。这两个数字,都比麻省的平均水平高五倍左右。每个镇的居民,少则上万,多则几万。按收入的数字,这些住在百万
豪宅
中的人当然是中产以上的富人了。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富裕,他们还是住在自己的社区中,并和邻居一起,作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的管理,扮演的就是中产阶级的角色。而如果你问这些居民他们属于哪个阶级,他们大部分还是会告诉你他们属于中产阶级。

  如果在一个把经济学当成唯一的社会科学、用GDP作为衡量一切的指标的社会,以家庭收入的数字来界定中产阶级,也就很正常。然而,中国如果真要建成一个和谐、公正、稳定、繁荣的社会,就必须有待于中产阶层的全面成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