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自主招生能招到偏才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07:24 东方早报

  作者:熊丙奇

  近日发布的《中山大学2008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对学科特长生的高考分数要求进一步放宽,经过学校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怪才”学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录取。

  “未达到重点线,也可能被录取”,这即便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进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中,也未明确提出过———这两校纷纷表示,参加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学生,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作为重要依据。由此可见,中山大学自主招生明确放宽一本线要求,这对于“偏才”、“怪才”的爱护,是领先全国的。

  一直以来,以卷面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高考制度,将不少有明显特长的偏科生拒之门外,自主招生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变这种制度的弊端,给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学的机会。

  但是,分析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对于“偏才”、“怪才”的“鉴定”,我们不难发现,评价依旧走的是“考试路线”———参加某项国际比赛,获得冠军;参加某个国内学科大赛,获得第一名,如此等等。对于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工科如此,对于文学、语言等文科,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生拿不出过硬、被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奖项,即便他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著作,也难以被鉴定为“偏才”、“怪才”。几乎毫无例外的,每个高校提出的特长生要求,是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等学科竞赛中获全国决赛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

  学校以这样的标准来鉴定“偏才”、“怪才”,据说是为了保证自主招生的公正,只有竞赛权威、竞赛获奖等次高,才能被作为“偏才”录取,大家也才会没有异议。但这样的自主招生,反过来只能助长学生参与竞赛、获得锦标的风气,大家无不努力成为竞赛场上的高手,却不一定有多少数学能力、物理能力、化学能力。我国中学生屡获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而不少大数学家质疑这些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是多年前就存在的事了。最近,有教育专家提出取消奥数,就是出于对整个教育追逐竞赛锦标的忧虑。当年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把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不是因为华罗庚得了什么大奖,而是因为熊庆来看了华罗庚所写的论文。有关学者对美国名校自主招生的规则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学术因素来看,学校最看重中学成绩,其次是推荐信,再其次是论文,最后才是看标准化考试分数和班级排名;从非学术因素看,学校最看重考生的人品个性,其次是才艺才能和课外活动情况,再其次是志愿者工作,最后才看工作经验、少数族裔身份、校友关系、面试等等因素。从以上标准中,可以看到,大学招生最关注学生本身的素质,而非标准化考试成绩、才艺才能(在我们这里可以理解为高考成绩与竞赛成绩)。

  大学的自主招生,如果真爱护人才,就不要列出这些硬性的奖项指标,从奖杯、奖状中去寻找偏才、怪才,而应真正全面考察这个学生。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这样的自主招生,才可能导向基础教育真正关注学生个性与素质的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