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曹林:矿难治理失语很难与李毅中说再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09:42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曹林 如果这些矿难发生的原因不解决,那李毅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奔波在全国各地的事故现场,无奈地充当"向公众报告坏消息的人",无奈地用自己的足迹划出中国每年的"矿难地图"。李毅中"我最好能销声匿迹"的笑谈,这不是偶然的玩笑之语,其中隐含着一种矿难治理的失语。 鉴于安全事故频发安监局长四处灭火的现实,曾有媒体评价李毅中是“中国最累的高官”和“怒斥最多的高官”。近来中纪委关于“黑龙江七台河矿难处理”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就幽默地说:李局长出镜率很高,首先不是一件好事。他一出现,就有重大事故发生。李毅中也幽默地点头同意,“我最好能销声匿迹。”(1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事实上,因为作为煤炭生产的大省山西经常发生矿难,很早以前当地就有媒体制作了这一新闻标题———山西人不愿再见李毅中。作为一种与矿难随之而来的符号,不愿意见到矿难,就是不愿意见到李毅中。 先有矿难才有李毅中的身影,而不是有了李毅中才发生矿难,这是显而易见的逻辑。记得两年前某地发生矿难后,李毅中接受央视采访时曾痛斥矿难背后是“老板赚票子、农民死儿子、政府当孝子”———“政府当孝子”描述得非常形象,每次矿难后李毅中迅速赶到灾难第一线指挥救援,就是“政府当孝子”的一种方式,李毅中是在为一些地方官员擦屁股,是在替政府向遇难者和受害者“尽孝”。所以,李毅中在事故现场的出现,只是众多黑色利益链条后一个无奈的结果。不仅有“老板赚票子”,还有“贪官赚票子”———官商勾结,官员以公权入股煤矿分享煤老板的利润;还有“官员染顶子”和“政府撂挑子”———煤炭生产密切关系着GDP的增长,GDP又决定着自己的官帽子,于是很多监管形同虚设。 如果这些矿难发生的原因不解决,那么“农民死儿子”和“政府当孝子”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李毅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奔波在全国各地的事故现场,无奈地充当“向公众报告坏消息的人”,无奈地用自己的足迹划出中国每年的“矿难地图”。 很显然,干以胜和李毅中两位高官“李毅中最好销声匿迹”的对谈纯粹是一种笑谈,“山西人不愿再见李毅中”的吁求也只是表达一种期待———但为什么会有“最好销声匿迹”的笑谈呢?我想,这不仅是偶然的玩笑之语,其中隐含着一种矿难治理的失语。当一次次矿难的教训都未能阻止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当一个个矿难治理措施无能约束煤老板和某些官员的暴利冲动时,当一起起事故在高官的怒斥和舆论的讨伐声中依然如期而至时,当法律和制度一次次地成为摆设时,人们在审丑疲劳和麻木中对矿难治理已经彻底失语。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呢,还能怒斥什么呢,还能寄望于什么呢?这种失语中,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无厘头地说“让李毅中销声匿迹了”!我想,李毅中也不知道怒斥什么了,只能说“让自己销声匿迹吧”。 而实际上矿难所以难以遏制,并不在于缺什么法律和制度,一次次矿难发生后积累的法规、文件和规定已汗牛充栋多如牛毛,惩罚不可谓不重,法网不可谓不严密,中央不可谓不重视———问题在于根本得不到执行!从“禁止官员入股煤矿”到“严厉惩治监管失职官员”,只有让那一个个制度得到真正的执行,李毅中才会销声匿迹。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