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葛丰:中国资本正在学习世界的舞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10:00 东方早报
作者:葛丰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近日宣布,出资50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至多9.9%股份。颇有意思的是,此后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在20日表示,不介意主权基金入股美国投行。 业界认为,该项投资标志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开始登上全球交易中心舞台。类似颇具标杆意味的对外投资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风生水起。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92亿美元,一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资本双向流动新格局,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资本走出国门自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生产潜能,加之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赶超战略,近乎必然地成了全球产业链中最大的引资国和出口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因此,无论就存量还是增量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告别“双缺口”时代,适当鼓励一部分资本向外输出,不仅可能,而且必须。 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加剧,货币当局为了对冲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实际已经让出部分政策自主权,然而即便如此,市场依然积存有过量流动性。今年1-10月,在各项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3.5万亿元,远远超过央行年初划定的全年新增2.9万亿元的目标,再加上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一路飞升,继续将剩余资本圈禁在国内的做法已不能适应于形势所需。 第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同时又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国债持有国。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如果将大量鸡蛋投放在少数几个篮子里,显然不利于分散风险。 第三,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全球化所沿袭的基本脉络是,发达国家的广义高级生产要素以资本形式向低级生产要素拥有国家集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衬衫换飞机”式的贸易互补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而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部挖潜固然是根本之道,在此之外,利用现有资源直接参与到国外先进企业、优势产业中去,亦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配套战略。当然,应该看到,作为一项起步中的事业,中国资本“走出去”可能遭遇大量难以测知的风险,此前因受次级债事件影响,中投公司对黑石集团30亿美元投资曾在一天之内缩水15亿元人民币。另外,依据中投公司与摩根士丹利签订的协议,前者所持可转换股权按年息9%按季支付,但是,由于中投公司仅融资成本就已达到年息4.5%,因此,即使不算营运成本,只要人民币年升值幅度高于4.5%,该笔投资就有可能出现暂时亏损。 抛开这种账面上的数字不谈(因为中投公司主要着眼于长期投资),事实上,尚处草创阶段的中投公司更令人担心处在于,这家规模庞大但又定位模糊的投资机构有着一系列体制性难题,其在绩效评估、公司治理、投资经验等方面,也都存在欠缺之处。再加上来自部分发达国家的对于主权财富基金形形色色的猜疑和刁难,客观上增加了中投公司自主进行资产配置的难度。因此,至少就眼下而言,经常被引作范例的、仅凭配售建行股份就能获利10亿港元之类的“淡马锡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的外汇投资当以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基本思路,多条腿走路,多条路并行,其中尤其应加快形成货币当局以及企业与居民共同持有外汇资产的多元格局。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