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许石林:中国戏曲到了新的危险时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08:24 深圳商报
作者:许石林 按照主持人的说法,中央电视台第三届中国京剧票友大赛是“圆满成功”。全国的京剧戏迷在连续数天的总决赛直播中也“过足了戏瘾”。颁奖晚会上,百十来号人都获得了金奖银奖,热闹得不得了。给人的感觉是:戏曲这回真要有戏了! 就在这时候,《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说:中国京剧前途渺茫。报道说已故京剧大师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对京剧的前途很不乐观。又报道梅兰芳大剧院院长吴江表示,他担心将来有一天,京剧会从中国文化中消失。这个报道有点盛世危言的意思,我觉得对于人们认识京剧的真实现状和思考它的前途命运有好处。 这报道一定有对被采访对象的话语断章取义之嫌,比如报道中吴江的话就说得很没水平。什么叫“京剧出现在农耕时代”?农耕时代怎么了?信息时代又能怎么着?农耕时代就没用了?我这么激烈地批评吴江并不一定真正指吴江先生这个人,而是指持这种论调的人。以此来判断京剧的生存和命运,是简单而荒谬的。 但是,中国戏曲确实真正到了新的危险时刻,这个危险时刻是在随处“西皮”、到处“二黄”的戏曲貌似繁荣中,不易被发现的。为什么要说它到了新的危险时刻?因为它数量不够,方方面面的量不够。 比如,它的演出剧目数量严重不够。有没有人做过统计,央视戏曲频道一年到头演出的完整剧目乃至折子、选场、唱段共涉及多少个剧目?根据我这个还算是喜爱戏曲的人的大致观看感觉,演来演去,似乎就二三十个戏。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这么点儿?演来演去就只有那么几出戏?晚会上唱来唱去就是那几个段子?戏曲的剧目曾经很多,到如今萎缩到可以数得出来的程度,这不是戏曲繁荣的标志,恰恰是戏曲消亡的信号。没有一定的剧目数量,如何能支撑得起一个艺术形式? 比如,即便是当今中国戏曲最有名、最优秀的演员,能演的剧目有多少?能有机会演出的有多少?过去的演员一个人能演数百出戏是不稀奇的,现在当红的那些国家一级演员,能演多少出戏?会演多少出戏?他们自己看过多少出戏?他们知道戏曲史上曾经有多少好戏?他们完全不能和过去的角儿相比。 电视传播对戏曲生态的杀伤十分严重。电视对传播戏曲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和功德,但电视也因为它的传播同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因为传播的便利和权威性,电视的主导作用被强化了,电视所传播的戏曲剧目、剧种和演员,也得到了强化,而这个则取决于电视编导们的水准和眼界,他们的眼界和水准被所传播的内容强化了,因此它严重地切割了原本物种丰富的民间戏曲生态,使得公众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机会被大大削弱了。在没有电视传播的时代,地方戏曲虽然窘迫艰难地生存在区域小环境、小生态里,但它同时维持着戏曲生态物种的丰富性,而被纳入电视传播以后,电视的取舍犹如一个大坝的水闸切断了水流,使得更多的生物失去了其生态循环的条件。电视让人们以为中国戏曲就是电视上那些东西、中国就只有那几个演员、好的演唱就是那几个人的玩意儿。 戏曲严重缺乏戏曲新戏的编剧、话剧导演瞎掺和戏曲、对戏曲的糟改和杀伤等等,都是戏曲发展的不祥征兆。所以说,中国戏曲到了新的危险时候。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