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锋:再不治污所有人都没水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07:39 新京报

  作者:冯永锋

  回望07 系列评论之三“蓝藻”

  2007年滇池蓝藻大暴发的时候,当地政府部门却乐观表示,昆明从其他地方引水的工程已经竣工,居民可以喝上放心水。而在6月初太湖深度恶化导致多个城市饮水不安全之后不久,又传出了江苏沭阳20万居民没水喝的新闻,接着长春的饮用水源也出现污染。中国水污染集中暴发的趋势,如影随形,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威胁到国人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可能第一次被“震动”了:原来环保离我们的生活如此接近。

  环保,最大的责任在政府。政府与私人和企业之所以不同,就在于公益责任,政府的意义就在于它要成为最大的公益组织和最大的环保组织。倡导个人环境责任、倡导企业环境责任,首先政府须坚定兑现其环境责任。政府要把其责任向社会延伸,就得“聪明发展”;而要聪明发展,就得聪明地对待污染防治,把治污当成机遇,把污染控制当成施政才能的最佳体现窗口。

  可以说,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中最基础的工作,而水污染防治又是其中最容易做好的。然而,我在全国各地采访时,许多地方政府都皱着眉头揪着心,把污染治理当成包袱。企业要交排污费,要“达标排放”,会增加产品成本,于是认为环保是个负担,这多少可以理解;个人要交排污费,有些人逃避责任,也可以理解,但如果地方政府部门也不能坦然承接治污的责任,就会有负人民保护生态的委托。政府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幸福,而若要人民幸福,首先就得环境美好。

  人民是愿意为美好环境付费的。水流进一个城市,就是帮助这个城市新陈代谢,把纯洁留给人类,把肮脏融入自身,当它再流出一个城市时,水量并没有下降多少———按照城市建设部门最传统的折污率,至少有80%以上的水流出。这些水,如果都经过治理,还原成干净之水、清纯之源,下游再用起来,自然界再循环起来,不会成污染负担。由于水量是所有资源中最容易计量的,污水处理费又捆在水费中一起征收,足额收取率比垃圾费高多了。

  每当人们追问某些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为什么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如此缓慢时,这些副市长大多会摆出两条理由,一是管网不配套,二是污水处理费征收太低;有些“落后地区”的副市长,更是摆出一副贫困姿态,为自己不治污找财政补贴的理由。

  但是,有许多公司准备投身污水处理产业,显然,这产业里有“诱人的黄金”。业内人士测算,只要污水处理费平均每吨收到8毛钱以上,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保本微利运行,污水处理产业会成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为此,国家建设部出台了明确规定,要求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费都征收到8毛钱以上。一个人按照一天用水200公斤计算,一年也不过只用水七八十吨,最多需要交纳五六十元,很少有人交不起。2003年,河南提出要在2007年底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都建污水处理厂时,没有人相信,而现在,据说河南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他们可能成为全国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模范省份。他们的保障措施就是两条,一是把污水处理费提高到平均8毛钱;二是想方设法争取管网配套建设资金。这样的省份是明智的,因为良好的环境是给经济增值的,只有良好的环境才可能在招商引资时,招引到高规格的企业,进而带动本地向高雅文明的方向发展。

  现在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在中国,环境保护不存在先进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地方都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能蔑视生态的权利,都不能以剥夺自然界的健康为代价。自然界在身体实在容无可容,忍无可忍的时候,让污染的后果,冲破人类所有的堤防,让人类浅浅地亲身体验一下污染的滋味。这不外乎在警告人类:再不治理污染,所有的人都可能没水喝。

  □冯永锋(北京 记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