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书之:医改的关键看点尚不在补贴患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0:22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毕书之

  国务院提交的有关“医改报告”,26日下午首次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进行分组审议。消息人士透露,“医改报告”中“补需方”即补贴患者的原则已经较为确定。据悉,医改方案一旦在全国人大形成共识,就会进入具体的执行阶段,然后再根据实践情况将其中成熟的部分形成法律法规。(12月26日《新闻晨报》)

  2007年剩下没几天了,曾被允诺面世的“医改方案”,公众仍未得见,只能从有限的报道里寻找蛛丝马迹。尽管是“消息人士”的信息,尽管此前有人士有过口风,但当真的在最高立法机构开始审议的时候,“补需方”的大原则还是有足够的理由引起公众的关注:俗话说“纲举目张”,“补需方”虽然只是一个大原则,但当这个“纲”举起来的时候,在“目”上暴露出来的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会形成比较明晰的脉络。

  变补贴医院为“补贴患者”,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因各级管理上尤其是医院自身的弊病,形成“水管流水、一路损耗”的问题,好钢用到刀刃上,“把有限的政府补贴用到无限的人民群众需求上”。但坦率地讲,直接“补贴患者”是个不错的办法,却不是最重要的办法。或者说,这个办法尽管好看,但如果没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看起来很美的“补贴患者”未必能开出多少医治“看病贵、看病难”的药果。

  虽然接下来各级政府必然在医疗事业上进行更多的投资,但考虑到13亿这个庞大基数,再加上官员体系等特殊群体超强的占有能力,分摊到每个普通公民个体那里的,注定不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不能解决目前很多医院“公私通体”(政府给政策,公立医院自负盈亏)的格局,医院就可以轻松地变相抬高医药价格,把有限的患者补贴间接“吃掉”。如果没有一批国家保证盈亏、绝对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而对于广大患者,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弱势群体而言,“直接补贴”的那点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广撒胡椒面”,无法疗治当前的医疗困境。另一方面,对于强势群体来说,同医院勾结骗取补贴的事情,也很难避免。

  在最初征集的九套方案中,就出现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两套思路。前者主张政府投钱给公立医院,维护其公益性,政府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后者则主张政府减少对医疗服务提供领域的直接干预,向各种资本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政府作为医疗筹资的主体,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卫生部长陈竺26日表示,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显然,政府更倾向于“政府主导”。陈竺26日还说,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这个姿态很好,但就目前国力,靠国家养活所有的医院已经被多次指出“不具能力”,因此,必须强化对盈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的剥离,形成多层次却很清晰的医疗格局。

  医疗改革已幻化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就目前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强化一些政府更多拨款、强调公共利益等“绝对正确”的理念,还需要基于事实基础,有一套实实在在的框架大脉络。唯有在科学的大框架之下,“补贴患者”等措施才能更具看点。或许,医改方案中有这些方面的关照,但窃以为,在人大寻求共识之余,类似大脉络、大框架的东西还需要接受民意的洗礼,需要民间智慧的汇集——以避免重新走上“精英方案”面子好看、里子难搞的老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