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楚汉:不妨对重建圆明园多些宽容和理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0:50 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楚汉 当浙江东阳市横店镇准备在当地新建圆明园的消息一传出,便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相关论战,持续升温。而事实上,据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横店,圆明园复建工程早就处于“悄然进展之中”。按照计划,复建在浙江中部东阳横店的圆明园,总投资人民币200亿元,明年起开始施工,2013年完成。 圆明园遗迹,已经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和纪念,挺立的断壁残垣写着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不排除经济利益的重建圆明园,而且是在颇具商业色彩的横店重建,招来一片反对之声也就不奇怪了。 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也要思考:难道圆明园的价值就仅仅在于纪念屈辱吗?圆明园之名乃康熙皇帝亲赐,历经雍正、乾隆和咸丰三朝不遗余力地修缮和扩建,集古代文化精华于一体,被西方人称之为“万园之王”。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在遭遇英法联军破坏和焚烧之前,圆明园就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大宝库。 纪念屈辱不应该割断历史,也不应该遮蔽圆明园曾经代表的人类文明。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建圆明园,让更多人在史册上浏览历史的同时,身临其境地领悟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何尝不是一件很有意义事?体验着新圆明园的辉煌,对比北京圆明园遗址的凄凉,历史显得更加厚重。又何必担心新圆明园是对屈辱的忘却呢? 也许,部分人的反对未必是冲着“重建”,更在于“横店”。横店的经历和特色让我们无可回避,“重建”中绝不乏商业的动机。然而商业又如何?商业就一定与民族情感相冲突吗?200亿元的工程不是一个小数字,正因为是商业模式运作,资金的来源完全由工作机构面向国内外企业自筹。这总比政府出面,动用国家财政来重建好。 进一步而言,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近年来日渐增长,可在现实中,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中,传统文化的优势并没有如预期增长。何以如此?大概和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政府不无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间出资,企业推动,以商业动作的模式来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重建圆明园,是否正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呢? 圆明园因为其纪念意义并不宜本地重建,圆明园又因为其传承文化的使命而需要重建,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们不妨对异地重建多一点宽容。同样,尚不发达的经济国力让我们也不妨对商业运作多一点理解。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