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时评:彩电下了乡,节目要跟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0: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詹勇 近日,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宣布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启动“家电下乡”试点,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彩电等三类家电。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彩电等家电开始“走”进偏远山村。目前,我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5.81%。 越来越多的农民买得起彩电、看得上电视,但能不能看得高兴,看得满意? 受众调查显示,农村观众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提供信息提高素质的,如实用技术、市场价格、致富门路、法律常识等方面的节目;一类是提供娱乐抒发情感的,如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的影视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近年来电视节目中有关“三农”的内容多了起来。但从总体上看,量太少,质不高,与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有相当差距。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农节目上。放眼全国电视节目,仅有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等几个对农频道,在全国上千个电视频道中寥若晨星,对9亿农民这个庞大群体来说更是杯水车薪。一些对农专业栏目虽然打出了《致富经》、《乡村发现》等品牌,但节目内容呆板,形式陈旧,说变化就忆苦思甜,挣点钱就小富即安,谈观念就居高临下,讲技术就满口“行话”。还有的农业频道、农业专栏内容也与农村农民的需求“隔山隔水”,难怪农民感叹,“电视进了村,节目不姓农”。 影视剧也存在类似问题。现在充斥各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言情偶像,不是侦破探案就是搞笑荒诞,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数量少,精品少。尽管涌现了《刘老根》、《美丽的田野》、《都市外乡人》、《喜耕田的故事》等优秀作品,但所占比重很小;相当部分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制作粗糙,风格单一。据业内人士透露,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常被市场冷落,又缺乏精良创作班底,在资金投入和艺术质量上都得不到保证。 看来,目前的对农电视节目,要充分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还需多做努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对于渴求充实精神世界、渴望提高生活品质的亿万农民来说,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要加强,文化内容等软件建设也要及时跟上,只有硬件、软件都到位,才能尽快弥补城乡之间的文化鸿沟。 如何为农民提供量足质优的电视节目?有关部门要在政策、投入、人才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频道和节目的扶持力度。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也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千万不要漠视亿万农民潜藏的文化需求,不要低估农村文化市场的广阔“钱”景。相信,在接连不断的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借着家电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的东风,在不久的将来,沉寂的农村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