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魏寒枫:《集结号》何处招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08:11 新京报
作者:魏寒枫 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处起干戈,我并非一个绝对的反战者,神往波澜壮阔的乱世画卷和里面运筹帷幄、主宰历史的英雄,然而仿佛一个绝望的梦魇,有一个卑微的形象,却从不曾从我的记忆深处抹去,那是一个老兵的形象。 这个老兵的形象,在所谓群雄逐鹿的大好河山里,持续千年。现在,我脑海里深深地印上又一个老兵的形象:谷子地。冯小刚电影《集结号》里一位卑微的连长。这样大时代里的绝望卷入者,你还可以从波兰斯基电影《钢琴师》里,钢琴师在战争结束后走上绵延无边际的废墟城市时感到,从大卫·里恩电影《日瓦格医生》里,日瓦格在俄罗斯茫茫白夜包围的冷屋里,伴着雪原的狼嚎和床上的女人酣睡写诗时感到。我绝望于这样老兵的形象,他们最后一无所有,没有亲人,没有金钱,没有女人,没有朋友,没有荣耀,在一无所有中绝望老去或死去,你甚至都不知道,老去或死去,哪一种对他们来说更幸运。 这部电影不是什么大片不大片,甚至不是什么诚意不诚意之作,我看到的是,一个导演用自己的内心,刻画出一个大时代下孤独而绝望的卷入者,仿佛是为那场内战一切卑微的受难者招魂。我无法说这是冯小刚的完全本意,但作为电影受众的我,看到了这些。 这部电影,充满着大时代下,渺小的个人无法自主的孤独和绝望。甚至,它不仅有基本的战争对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还包含现代中国乃至东方大时代下的无处可逃。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卑微的连长谷子地所在连队,战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仿佛是几十年来中国战争电影换了马甲的现代包装。然而真是这样的吗?那些电影里的“牺牲”,都是电影的结束,点题的升华。这些“英雄”,用决绝的行动和致命的结果,书写着一代中国农民和所谓工人,为了一个信念,义无反顾,电影用充满乐观的精神,铁血证明这个信念和领袖的无比神圣和正确。《集结号》里,所谓“英勇”和“牺牲”只是一个开始。电影用无比清晰的线索记录着兄弟一个个减少,直到剩下谷子地一个孤家寡人,将其逼上茫茫一人的绝路。这不是战争版的《秋菊打官司》,谷子地从来就没有打赢“官司”和讨到“说法”,与其说他是为了“讨说法”,不如说,他如果不“讨说法”,还能干什么? 在“讨说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尊严,连作为军人的形象,谷子地也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他的命运之路,被弄得这么绝。最后,谷子地死于汶河县的荣誉军人疗养院。毫无疑问,这是最绝望和孤独的死法。电影交代他享年71岁,这位通过电影才为人所知,且没有邓超和张涵予这样英武状态的无数无名连长之一,1955年前后,已经是40岁了,他的眼睛逐渐走向完全黑暗,他将肯定没有妻子儿女,他没有父母,没有故乡,他的余生,日日想念着战场上死去的兄弟,就这样,无名死去。这样的绝望,让人心寒。 通常来说,电影有这样的英武男主角,他是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辱英雄身份的。谷子地没有。他只是卷入内战洪流的一个无名连长。戴着钢盔不是他的常态,穿上土布黄军装,背着里面放有雨伞、被褥和脸盆(这是他1939年入伍以来的惟一财产)的网袋,茫然无助才是他的常态。 这部电影,从商业和现实环境考虑,没把故事写绝,尸骸也找到了,烈士也正名了,然而,他们的命运,已经打下了基调,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百姓一样,是这个大时代最绝望的受难者,谷子地仿佛在为他的兄弟招魂,《集结号》仿佛在为谷子地招魂,那内战中死难的无数士兵和平民,他们的魂魄,何日回家? □魏寒枫(北京 传媒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