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时评:警惕恶搞证件袭扰校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10: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王明浩 怀揣着带有国徽图样的“流氓证”,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稚气未脱地放出豪言:“我是流氓我怕谁”。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这一幕让人心惊。 提起“证件”,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凡此种种。但时下,一种带有鲜明网络文化色彩的“恶搞证件”在不少城市的中小学盛行,比如“光棍证”、“FBI特工证”,甚而“流氓证”、“逃学证”、“土匪资格证”等等,种类繁多,让人忧心忡忡。 据报道,在南昌、太原、石家庄等不少城市的中小学周边,都有“恶搞证件”销售。被恶搞的红色“结婚证”与真正的结婚证很相似,内页可以填写两个人的姓名,封面上印着“中国婚姻联盟颁发”。“泡妞证”上,正面印有国徽,下面有“中国泡妞联盟颁发”等字样。“色狼证”更荒诞,竟出现“公安部第二次全国普查”等内容。这些“恶搞证件”内容十分低俗,但不少未成年人却对此很感兴趣,争相购买,挂在背包上、别在钥匙扣上,同学之间还互开玩笑:今天你出示“证件”了吗?“恶搞证件”在一些中小学生中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恶搞”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情绪发泄手段,虽然它不可能直接颠覆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却会扰乱社会意识形态,对分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少年儿童产生恶劣影响。实际上,类似“恶搞证件”的商品并非头一回袭扰校园。近年来,“恶搞式”贺年卡、玩具屡见不鲜,从最初的表达幽默、追求另类,演变为掺杂暴力、色情,由庸俗变得低俗、恶俗。 “恶搞证件”袭扰校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不少中小学校,教师只强调学生要好好学习,唯分数论英雄。很多家长,只重视知识培养,不重视人格培养,只要孩子能考个好成绩,任何要求都满足。有形无形中,孩子受到上一代的文化“压迫”,急于找到宣泄情绪的渠道和途径,“恶搞证件”正迎合了孩子们的这种需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都有追求新奇、寻求刺激的本能冲动,青少年尤其如此。利欲熏心的商家打着文化创意的旗号“恶搞”文化,恰恰就利用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很多学生表示,他们看别人买了,觉得“好玩”、“刺激”才随大流的。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如果任由这些“恶搞证件”泛滥,甚至成为青少年竞相模仿的时尚,容易让孩子们误入歧途。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家逐利本无可厚非,但有两条“底线”不能突破:一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二是法律法规的“红线”。将不良现象外化为“恶搞证件”,并推销给未成年人,其实质是“变相教唆”,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问题。那些生产、销售暴力、色情“恶搞”商品的商家,还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消除“恶搞证件”的影响?学校、家庭固然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通过强化生活类知识、人性化教育,使孩子了解“恶搞证件”的危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市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力度,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