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以文化共同性引领中日关系全面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07:58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把他为期四天对中国的访问,定义为“迎春之旅”。在他昨天结束访问行程回国后,可以认为,正好如他所说的那样,中日关系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惊涛骇浪后,已经在这个冬意正浓的节气里,焕发出了融融暖意。

  在福田访华期间,中日之间在台湾事务、东海权益等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这些成果无疑可喜。不过,纵观整个访华行程,尤其值得注意的,也许是福田对中日文化共同性的张显。

  对此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就是福田拜访中国儒家文化的源出之地曲阜。这与一般元首来访,多去西安、上海等地有所不同。据报道,这一行程是由日方提出来的,显然是经过了精心考虑的访问选择。

  曲阜与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实际上也是日本文化的源头。自从古百济国鸿儒王仁于公元5世纪初东渡日本带去《论语》后,儒家文化就成为了整个东北亚区域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各个时期不同的儒学形态,无论原始儒家还是后来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曾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圣人也是日本的文化圣人。儒学东传后,还在日本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它反过来也影响了儒家在中韩等国的推陈出新,合力使东亚区域形成“儒家文化圈”。

  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与日本的过去,也是它们的现在。构成儒家文化基础的汉字,至今仍有3000多个在日本通用,汉字书法在中日两国都是国宝。两国共同的文化渊源,又不仅仅局限在儒家传统上,在日本各地有将近100处徐福的遗迹和墓碑,对徐福的崇拜与景仰,在日本从来没有断绝,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饮食等传统,都能在日本找到留存。

  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都会珍视跨越两国的共同性文化遗产。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今年4月访问日本,提到中日两国上千年来从未间断的文化交流时指出:“日中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因缘。”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曾强调:“日中间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我们要把这种认知注入内心深处。”这种认识也体现在福田康夫身上,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日中两国是具有悠久交流历史的邻邦,不仅有相同的文化及传统,而且也有在交流过程当中形成相互依靠的基础”,“深深扎根于中日两国的脊柱和价值观同样重要”。

  福田康夫是首位在任期间访问曲阜和孔庙的日本首相。这一举动用心良苦。他站在孔庙所同时传达给中日两国人民的信息,是儒家文化乃是这两个东亚国家的共同精神遗产。福田的举动与2002年韩日世界杯举行前夕,日本明仁天皇发表讲话,声言日本皇室有古代朝鲜王室血统,以此拉近韩日关系的做法异曲同工。

  今天,中日之间仍有不少历史与现实难题,难以在短期内解除。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所能做的和应当做的,就是加强对两国共同性的体认。文化上的共同认知是建构其他共同认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当两个国家有意识地通过强化文化共性而在两国人民间赢得更多共识时,横亘在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理隔阂,才会逐渐消解,两国解决彼此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重视发展对日关系。中国的努力在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手中得到了积极回应,去年以来,两国间的政治坚冰已被逐渐打破。在福田结束访华后,人们有理由相信,分隔中日两国的大海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再如以往那样波涛汹涌。中日两国应继续加强对共同文化的发掘整理,以在两国间形成更多共同知识空间,引领两国关系深入发展和取得更大突破。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