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面对塌桥事故亡羊补牢该补哪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1日08:49 新京报

  作者:陶短房

  回望07系列评论之八 “塌桥”

  2007年对中国的大桥而言可谓多灾多难:6月15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落成通车仅19年的广东九江大桥,竟被挖沙船撞断;不到两个月,刚合龙不久、尚在建设中的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又轰然坍塌,夺走数十条生命

  震惊、悲痛、反思之余,各方面的反应截然不同,有探究施工质量的,有追查管理责任的,有强调客观因素的,有盛赞有关方面救援及时、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甚至风水命理之类的话,也在不经意间悄悄漾出。逝者如斯夫,时间一天天过去,断桥事件的记忆也如许多其他事件一样,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变淡,而众人的看法、事件的结论,却始终拢不到一起来。

  惟一堪称全体一致的,就是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在想着“亡羊补牢”四个字,都在想着从这两起不幸中汲取教训,在今后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不过“亡羊补牢”固然英雄所见略同,但究竟补哪儿却意见不一。

  有些人从事件中得到的教训是事故不可怕,人言更可畏,如果没有舆论的起哄、读者的凑热闹,这样的事件虽然是坏事,也最多赔几个钱,不至于给地方形象抹黑,因此他们的亡羊补牢,补的是嘴,是当事人的嘴,旁观者的嘴,媒体的嘴。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和肯定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在有些人看来,这一切都远不如自己的位子、地方的面子来得要紧。

  有些人从事件中得出的教训是应赶快拿出个“科学结论”,把自己责任尽可能撇清。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份仅用5天便匆匆拿出的证明“桥的设计和质量均无问题”的九江大桥安全鉴定,就赫然亮相于人前,至于桥何以无问题,桥无问题那究竟谁有问题,仿佛都不在鉴定关注之内。本来,只要桥没问题,某些人就顺理成章地也没问题,至于谁有问题,于他何干?这些人的“亡羊补牢”,补的是自家破绽,以免在媒体的刨根问底、公众的穷追不舍和有关方面的摸排盘查下,把自己给折腾进去。

  当然,更多人采取的,是另一种“亡羊补牢”的态度。

  对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桥梁事故,他们在痛恨“豆腐渣工程”之余,认真反思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两座出事桥梁竟出自同一家施工单位之手的事实,他们在质疑背后有否“猫腻”之余,把更多思考留给如何从制度上确保工程招标、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能真正避免黑箱操作,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质量第一;他们在质疑事故后匆匆举行、匆匆结论的事故鉴定会是否真足以澄清事实、分清责任之余,开始寻找符合规范、符合需要的事故鉴定程序,并积极推动类似程序在中国各地的建立、健全。对他们而言,“亡羊补牢”补的是教训,是漏洞,是隐患,为的是今后不再需要再一次的“亡羊补牢”。

  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轰然倒塌,在一片对“豆腐渣工程”的斥责声,和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的决心声中,日子一天天过去,类似事件却并未杜绝。所幸的是,在九江桥坍塌及后来的事故鉴定引发争议后,有关方面在处理凤凰沱江桥事故过程中表现出更慎重、更客观、更科学的态度。事件至今已数月过去,事故鉴定结论仍未出炉,人们在焦急等待之余也感到宽慰,至少这体现出认真过程、慎重结果的可取、科学的鉴定态度,体现出“亡羊补牢”的真正决心。

  亡羊补牢是必需的,但究竟补哪儿,怎么补,却是每次不幸事故发生后,每个当事人和当事方都应认真反思,慎重抉择的。

  □陶短房(旅加拿大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