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广州GDP十倍于青海还意味着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08:01 东方早报

  作者:魏英杰

  据悉,2007年计有13个城市(非直辖市)进入“3000亿俱乐部”。上榜的13个城市中,5个集中在长三角地区,4个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根据2006年的统计,排在第一名的广州市GDP几乎相当于10个青海省。

  面对这则新闻,许多人想到的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比如马红漫先生在《广州GDP十倍于青海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认为,这一现象暴露出来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而我想到的还不止这一点。可以预知,国家无论投入多少财力推出多少鼓励措施,沿海与内地之间的经济鸿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抹平。在既成事实面前,单纯依赖于地区经济合作,或者通过转移支付与税收优惠政策提振西部经济增速,显然不够。全国一刀切的宏观规划与调控,在某种程度上已不合时宜。而是有必要考虑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进而采取差别化的政策。

  在这方面,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房地产市场。所谓房地产热,更多发生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而这些城市的“热度”也不是那么整齐划一的。在内地一些城市(实际上也包括东部一些二线城市),两三千元一平方米的房子还可能卖不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也就很难做到全国一盘棋。比如,提高购房成本的一些政策,对于内地那些房地产价格处于相对稳定水平的地区,反而是从政策上提高了购房者的门槛。

  再比如个税起征点这件事情。对于国内不同地区来说,无论起征点定在多少,当地工薪阶层的感觉都不会是一样的。很简单,月收入过万元和不到3000元的人在同一条线上切块缴税,对其实际影响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由国家制定统一规范,而由各地根据当地收入水平决定起征标准。实际上,有的大城市的起征点也与“国家标准”不统一,这反而体现了地方的灵活性。

  说到底,“广州GDP十倍于青海”不仅意味着地区差距拉大,还说明国家宏观规划和调控措施已不宜再像以往那样刚性,而应谨慎而为,从而进一步发挥地区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应以一条政策应对万千差别情况,否则政策结果在各地将南辕北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