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悦平:经济学家在代谁挨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08:55 新京报

  作者:曹悦平

  某著名经济学家日前在一个论坛上发言说,如果高校学费降低,是让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他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同样的道理,他也主张电价上涨(1月6日《南方都市报》)。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表达此类观点了;就在近期,相当多的能源专家也认为,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前提下,油价、电价也应该随行就市地上涨,以反映市场真实的状况。片面地指责经济学家是不公正的,他们只是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资料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判断与民众的直观感觉大相径庭?

  冷静的读者能够注意到,无论是上述这位经济学家还是主张能源涨价的专家,他们的主张都有一个前提,即对涨价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进行补贴。在“高校涨价论”中,该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形式接受补贴的是学费负担过重的贫困学生;在“能源涨价论”中,则应当对出租车、公交车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弱势群体进行油价补贴。

  恰恰是这些补贴的不到位,导致民众对涨价的痛苦啧有烦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上不起学的青年及其家庭的痛苦挣扎,是被高油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公交系统和出租车司机群体。很多舆论把矛头对准了涨价本身、要求涨价的经济学家及其理论基础———市场化,却忘记了他们所攻击的是一个被断章取义的团体。

  显然地,专家们口中的“涨价有理-补贴到位”本来是不可分割的市场化措施,但某些既得利益阶层执行起来,却单单取前半部分作为论据。涨价这一行为本身,只需要企业(高校)决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即可;而经济学家的专业论证,正是说服主管部门的良好素材。但对利益受损团体的补贴,却涉及认定、计算、发放、反馈等诸多环节,谁愿意干,是否有规定,谁来干?

  在舆论大量关注涨价与反涨价的拉锯过程时,问题的焦点被转移了。价,必然是该涨的,否则重回大锅饭时代,愿意提供合格产品的企业被压垮,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就将丧失殆尽。在涨价是否应该这个问题上耗费大量精力,却忽视了追问有关部门对弱势群体补贴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正是这么多年来“你涨价,我骂人,大家都有理”怪圈的根源。

  是时候停止这些低层次的交火了。每一个身受涨价压力的人和家庭,每一个真正关注民生的媒体,都应该让经济学家们喘口气,把怨怼的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拿这份精力去了解、去争取与涨价息息相关的补贴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是否存在,落实如何,受众体会怎样?如果不能阻止涨价带给我们的阵痛,我们至少应脚踏实地地争取承诺给我们的止疼药和治疗。

  □曹悦平(北京 媒体工作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