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选举周期来临 银行警惕地方政府换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07:49 东方早报

  作者:李长安

  今年既是从紧货币政策实施的第一年,也恰逢各级政府的选举换届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敏感的时期,银监会日前已向各大商业银行发文建议注意贷款风险,而列在高风险贷款前两位的一是房地产,另一个竟然是政府贷款

  银行贷款与政府选举,两件事情似乎并不相干,其实不然。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选举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为了在选举中获得选民的支持和更好的评价,政府官员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往往成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诱因。特别是在选举时期,政府通常喜欢运用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等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他们经过实证研究,还在美国、西班牙、新西兰等国找到了可靠的证据。

  令人吃惊的是,在中国似乎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选举周期”,并由此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高低变化所引发的经济周期性波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趋势:在政府换届的1983、1988、1993、1998和2003年,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都出现了阶段性增长高点。

  按说,政府应该是最有信用的贷款主体。但让人忧心的是,我国政府贷款的质量却不容乐观,让银行机构头痛不已。为了争取投资项目资金,许多地方政府对银行施加各种影响,从外部推动了信贷扩张。政府的负债率也因此而居高不下,比如北京市人大财经委首次公布的该市各区县政府负债情况表明,截至2006年6月底,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达数百亿元,负债率达20%以上,其中区县债务占了近七成。与高负债相比的是,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却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形下,某些地方政府利用换届之机拖欠乃至赖账,给银行的贷款质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此次银行系统将政府贷款视为第二大风险之源,确实也是无奈之举。要想熨平政府换届选举引发的投资冲动,不但要加强政府的预算管理,变“软约束”为“硬约束”,还要从根本上改革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当然,银行如何尽快摆脱地方政府“提款机”的角色,形成真正独立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也是当前金融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