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中国该减税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16:15 观察与思考

  -李 磊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减税计划,减税已成为一股世界“流行风”。对我国而言,连续数年税收收入以超过GDP增速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宏观税负已是偏高。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人们的生存压力陡然加剧,减税也似乎成为了一种必须。“盛世当减税”,政府应该考虑从税收的角度来“让利于民”了。

  是否到了减税的时候

  近年来,国内的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犹如飞人刘翔跨栏一般,不断刷新着纪录。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3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总规模可达5万亿。另有学者统计,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将超收7000亿元人民币。毋庸置疑,税收的高幅度增长,从民众福祉和国民经济的视角分析,一方面政府会因财力的增长而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会刺激政府投资的力度,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承认税收高速增长是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税收的跳跃式增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首先,税收的不断增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国民的税收负担。1994年至今,我国的税收增长幅度一直高于GDP增幅,也远远超出居民收入增速,最近几年尤甚。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达到25.7%,而GDP同比增幅为9.5%,税收增幅相当于GDP增幅的2.5倍。尽管2005年和2006年的税收增长幅度有所减缓,但税收增幅仍旧高于GDP增幅2倍。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2007“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显示,中国的税收负担指数近年来一路上扬,已经仅次于法国、比利时,名列世界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长期跟踪研究23个工业国家和14个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问题后也再次得出结论,目前中国的税负水平已经与日本持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已属偏高……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如果税收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话,那么大量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政府手中,必然会对居民收入增长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挤压”,陷入“国富民不强”的怪圈。一般而言,当人们对物价上涨怨声载道的时候,往往说明工资增长的水平低于物价上涨的水平。而我国当前正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数据显示,2007年9月份消费品价格最高涨幅达6.3%(11月份达6.9%),而低收入群体收入只增长5%,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增长的幅度,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虽然某些专家认为我国尚没有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局面,只是“结构性上涨”,但就老百姓的感受而言,通货膨胀实际已经形成。因为这轮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多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如猪肉、食用油、成品油等。老百姓的购买力水平已经实实在在地下降了,手里的钱也贬值了。

  与此同时,中国社科院在《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中也再次指出,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1990年的53.4%降至2005年的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的比例从21.9%增加到29.6%。但是,利润增长较快的是垄断性行业和房地产业,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的利润水平其实没有增长甚至一直下降,增加职工收入的余地不大。可以说,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若要做到兼顾各阶层尤其是普通劳工阶层的利益的话,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许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对竞争性行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减税。而由以上各类数据的分析来看,中国也实在是有减税的必要了。

  时机已经成熟

  事实上,减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进入21世纪,欧美等西方国家纷纷力推减税计划,降低税负,形成了新一轮的减税“世界波”。而出现这种“不约而同减税”的原因,一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企图通过减税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增速减缓或滑坡的形势下,主张减少政府和税收对经济的干预,把减税作为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手段的思想重新占据上风。

  而由中国的历史实践来看,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或者说历史上每一个盛世,大都注重减税政策,维持较低税率。无论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还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号称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都是在“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的基础上维持长期繁荣的。就当前而言,经济繁荣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从国家财力的状况来讲,能够承受减税带来的财政负担。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又突破3万亿元,2006年财政收入高达3.9万亿元,而2007年有可能突破5万亿。此外,央企2007年的利润预计高达9800亿元,各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达近万亿,再加上我国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位,达到1.5万亿美元。我国已经具备了“盛世减税”的客观条件。而且,通过减税,做到“让利于民”,这也符合十七大有关富民的政策精神。所以,国家更应该实施减税政策,让全体国民享受到应有的福祉。

  其次,减税让利有利于缓解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仅仅对消费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在通货膨胀面前,一部分企业可能会暂时获利,但从长远考虑却是弊多利少,甚至百害而无一利。在通货膨胀的压力面前,政府应当减少税收,让利于企业,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对垄断企业来说,则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将依靠垄断赚得的利益,回馈给市场和消费者,以稳定市场价格,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再者,减税有利于促进内需的增长。我国长期以来GDP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特别是靠高投资来拉动,消费长期不足。据统计,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消费率)已从1990年的62%,下降到2005年的52.1%,而2002年世界平均的消费率是80.1%。目前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政府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提升了3.3%,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则下降了4.6%。因此,要改善我国消费长期不足的问题,就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应使财税收入的增长速度略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最高保持同步增长。

  另外,减税让利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从目前的税收政策定位来看,过度地强调财政收入的增长,使中小企业税负繁重,使大多数工薪阶层收入水平偏低,社会保障能力薄弱。而依附于行政权力的垄断企业,却“盈利能力”强,职工收入畸高,导致同样依靠劳动获取报酬的职工收入差距过大,从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因此,对税收政策和垄断企业的调控政策进行调整,减轻一般竞争性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这些企业职工的收入,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仍需通盘考虑

  就当前而言,若能成功实施减税,必然起到“放水养鱼”、富企、富民以强国的作用。这方面,全国性的行动已经开始。《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施行。据国家税务总局官员介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降到25%,而且规定小型微利企业的税率为20%,对高新技术企业设定了15%的优惠税率等,这些变化将带来减税的效果。据测算,2008年新税法实施当年我国财政减收大约为930亿左右。

  不过,也有人认为,国家实施减税政策仍然需要进行通盘考虑。从目前来看,支持减税的主要是一些业内专家,作为当事人的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似乎却没有迫切的减税要求。

  之前曾有传言,几十家外资企业联名上书,对提高外企所得税率表示异议。但国内企业却没有类似的行动,它们并没有积极争取降低所得税率和推动增值税转型。而且,高税率也没有抑制它们投资的热情,它们似乎在现行税制下依然能够获得良好发展。这可能是因为部分企业有偷漏税行为,规避了高税率;也可能是政府提供的(隐性的)公共服务价值比较高,为它们节省成本、增加利润,抵消了高税率造成的利润损失。而且,虽然税收的增长比GDP的增长更快,但现在中国经济和投资都是高速增长,这似乎表明现行税制运行良好,政府部门不会感受到减税的紧迫性。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国内企业缺乏集体行动的能力,而政府部门由于花钱没有受制于严格的监督,自然没有动力减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税收是干什么的?应该怎么用?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税负低(多为20%左右),放水养鱼,藏利于民,更利于社会发展;发达国家税负高,因为有相对良好的制度约束,可以通过高福利还利于民和促进社会公平。世界上的高税负国家同时也是高福利国家,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开支一般要占到70%以上。而我国财政收入近60%用于行政经费和项目投资,用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开支不足20%。不可否认,中国至今仍未有效解决税收的合理、规范、透明使用的问题,因此大大降低了税收的使用效益,浪费了宝贵的国民资源,并衍生出了机构臃肿、腐败蔓延、公平扭曲等等问题,加重了体制弊病。

  很明显,该投入的却投入不足,绝不是因为国家财政收入少而有心无力,需要靠增加税收来解决,而是一个制度约束问题。理论和现实都早已证明,政府花钱的效率要远远低于私人,通过减税,既能藏富于民,又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的财政,本来就是公共财政,只要政府肯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加上花钱更为透明一点,就凭现在的财力,专事公共服务绰绰有余。

  假如经过5—10年,在收入分配环节,能够对低收入人群继续减税,高收入人群法定税负水平也适当有所降低,同时修改、补充和完善各项有关调节收入差距的税制、加强征管、减少流失;在生产领域,像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等都能减到不高于或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税制总体上就更加合理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