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彭永斌:没必要恢复粮肉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08:49 长江商报
作者:彭永斌 粮、油、肉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低收入群体首当其冲。如何平抑物价,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拟在广东“两会”上建议,应建立粮、油、肉的储备体系,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粮票、肉票等票证供应制度。 查询相关资料后发现,朱列玉代表颇受媒体欢迎。身为律师,他“敢于提出具有冲击力的议案”,也一度因提议案最多而加冕“议案大王”。据此判断,这样的人大代表,应有着符合其社会身份的基本关怀。 不过,也因为“冲击力”,朱列玉代表建议“恢复票证供应制度”,让不少网民条件反射似地想起了计划时代。有人质问,这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甚至,个别人还怀疑朱列玉的“居心”。 “恢复票证供应”,在有所具体指向后,或许仍可视为一种“局部有益”的表达。必须注意到:朱列玉的前提是“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生活质量下降”,并且是“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这表明,他并未提议全面恢复凭票证供应,此粮票与彼粮票,有本质区别。 朱列玉的“票证”,其实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一种保障措施。这一“票证”,在市场经济已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曾有过先例:2004年以前,美国政府还在为那些极度贫困的人们发放“粮票”,现在也有发放,不过是将“票证”换成了更方便的电子券而已。 总而言之,“票证”并非计划经济的标志符,我们没必要对“历史倒退”敏感。作为人大代表,朱列玉有提议案的权利,他之所言,只要是为民众利益思考,就有价值。揣摩“居心”,是有些过了。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恢复票证制度,可行否? 朱列玉谈到,票证制度与储备体系的建立,是有关联的,票证的货物来源是储备物资。以他的逻辑,是将票证作为福利,低收入群体可以免费或者低价获得生活必需品。这样,票证交换储备物资将使市场需求减小,从而调整供需关系,起到抑制价格的作用。 此前,国家曾以现金补贴的方式,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有过一定数量的补助。和发放票证类同,二者都是在“需方”上做文章。 补贴现金,是增强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适度冲减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一办法解决不了供给问题,“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发放票证,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确实可以从储备体系中“挤”出供给,扩大供给总盘子,但如果将储备粮、油、肉等直接投放于市场,也可增强市场总供应。若同时将票证“转移支付”的储备粮、油、肉等,折算成现金,再发放到低收入者的手中,让他们参与市场购买,照样可冲减压力。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发放票证,与直接现金补贴相比,结果殊途同归,过程却可能更复杂更麻烦。再者,物价上涨时使用票据,对市场活跃性是一个打击,这有可能带来市场萎缩的风险,不利于刺激生产。 其实,2004年后,美国政府在以电子券取代粮票等时,也是出于票证不利于市场机制有效传导的考虑。长远来看,建立强大的储备体系是必须的,但同时再恢复票证制度,恐怕会削弱市场的调节能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