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叶志军:反春晚难道就是爱春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11:10 国际在线
作者:叶志军 说“我的朋友胡适之”的人一定是个天才。正寻思今年的春节前怎么如此的风平浪静,果然就有学者出来站出来喊话。15日,由凌沧洲等5位学者联手推出的《新春节文化宣言》在网上曝光,在宣言中,学者们呼吁抵制春晚,称春节被春晚工具化、舞台化、政治功能化,亵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1月17日新快报) 原来这么多年人们嘴里念叨的“过年没味儿”,罪魁祸首在于春晚。这可称得上2008年的第一新发现。以前人们提到保卫春节这件事,似乎总愿意往“申遗”上使劲。想想“申遗”不仅兴师动众,而且劳民伤财,且有“阿里郎”们虎视眈眈之虞。而今,只要把春晚一刀剪掉,就他好,我也好,何乐而不为? 但是且慢,老人家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自己尝一尝(大意)。为了不犯断章取义、道听途说的毛病,我还是找来《新春节文化宣言》的原文。真是不看不知道,大有韩乔生老师的风范。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在右行的人群中有这么一位左走的人,在浩如烟海的博文中,“宣言”想要“出来”,难! 照几位学者的意思,春节的“原生态”应该是“刀耕火种,载歌载舞,关注心灵、发自内心”。而春节的这种好传统在春晚的冲击下已然变得荡然无存。我的理解,春节是个好孩子,都是春晚给带坏了。只要大家伙儿把春晚这么一抵制,春节还有浪子回头的希望。至于没有春晚我们干什么的疑问?专家给出的药方是,“该干嘛干嘛!”。 这种头痛医脚的“斩首行动”,5位《新春节文化宣言》的作者还不能享有专利权。历史上这事儿做的最彻底的,应该算“废除科举”。以为科举一废,即可百业俱兴。但岂不知“(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钱穆)因果关系的倒置,使得废除科举成了改革名义下的替罪羊。 1983年才开始的春晚,带给国人更多的是欢乐。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春节晚会已经和包饺子、放鞭炮一起,成为百姓过年的“新三样”。人们之所以对春晚产生“审美疲劳”,大部分的原因还在于相声、小品、歌舞渐渐演化为春晚舞台雷打不动的“老三样”。而且每年就是那几张老面孔。但正如人们虽然对高考屡有微词一样,需要变革的是内容。 于是,物质上向“前”看,精神上向“后”看,就成了不同时代“改良派”不约而同的思想主题。似乎只有“礼失求诸野”才是抵御“一代不如一代”最好的良药。感觉不到年味儿,到底是物质文化太丰富而感觉“迟钝”?还是我们仍然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文化载体?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恰恰就是春节需要向圣诞节学习和反思的地方,而这却不是一句轻言抵制春晚就能消解的。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结果,只能是一起昏昏而不是一起昭昭。学者们“为赋新词”而标新立异,这是他们过春节的方式。但是在他们让我们“该干嘛干嘛”却没个准主意的时候,我们还是看春晚吧。毕竟,这也好歹是一种新民俗。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