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让股市暴跌成为制度改革契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09:09 新京报

  作者:叶檀

  抓住股市单边下挫的契机进行无痛改革,破除市场的权贵化、治疗股市的种种沉疴,让市场的活力而非行政之手推动中国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股市巨熊到底有没有来暂且存疑,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基本面事实上并没有发生逆转。抛开争议,实质性的作为应该是:面对这样的股市,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提升流动性,恢复市场的融资功能与资金的优化配置功能,以免中国经济的大好形势在巨熊的预言中,真正由牛转熊,进而拖累实体经济下滑。

  股市不能白白失血,数万亿市值的蒸发,理应换回中国市场理念与资本市场公平投资价值的回归。当务之急,是对我们现有政策的检讨和反思。

  破除市场权贵化势在必行

  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功能让人实在不放心。如中投公司在最高位对黑石的投资不仅未获丝毫之利,反而使黑石搭好通往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跳板。一时间,处境艰难的大型私募基金纷至沓来。次贷危机确实给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向海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空间再大,如果没有投资的能力只能徒唤奈何。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与廉价资源所获得的大量外汇储备,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如今甫一出海进行主动投资,就暴露出专业素质的匮乏。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相同,救赎大中型国企而忽视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的沉疴久为人诟病;在融资上对某些权贵企业一直网开一面,暴露出其非市场的本质。

  以平安再融资为例,增发加公司债券拟融资总和近160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海通证券曾创下的260亿元的再融资纪录。说推出这一公告就是为了促成股市下跌,无疑是阴谋论的拙劣重演,但在次贷危机深化之际,如此大规模融资,被斥为此次暴跌的罪魁之一恐怕并不为过。而近期再融资获得通过的中石化,其下属的上石化股改再次失败,却没对上石化的再融资产生丝毫的不利影响,可见该公司拥有特殊的融资权。

  平安保险走向海外是中国经济战略的需要,中石化融资有具体的项目,是为了中国的能源布局,听上去的确冠冕堂皇;但为了某一战略就将股市当成零成本的圈钱场所,无疑是在贱卖股市的公平投资理念。失血的市场需要的是输血,如此大规模的再融资却无异于雪上加霜。

  单边下挫应成“无痛改革”契机

  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变更,资本市场单边下挫提供了一个“无痛改革”的大好契机。就资本市场而言,应提高上市公司圈钱的成本,借创业板推出之机,重建融资与再融资的严格边界;赋予中小投资者更多的发言权,让股改中让人难忘的市场博弈成为常态,在大小非解禁过程中发挥作用;改革为人诟病的新股发行机制,秉持市场化的原则,破解一级市场成为无风险收益市场的魔咒;借大盘蓝筹价值重估、上市企业数增加与汇率逐步市场化之际,做好与H股市场接轨的准备,让高高在上的大盘蓝筹不再成为市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外,对资本泡沫的担忧不能成为行政化调控市场的理由。以失真的股指作为泡沫的衡量器是第一重扭曲,而因为对泡沫的主观判断就下印花税等猛药,无疑是在提前宣判市场与投资之罪。管理层的动机是想让中小股民免遭非理性的市场的剥夺,自身却成为剥夺之手,市场理念的扭曲让人陷入尴尬。资本泡沫是货币流动性过剩时代的伴生品,任何自以为是的货币政策都很难改变这一现实。要挽救经济免于周期性折磨,只要能使资金配置到最有活力的企业,让资本市场成为经济的资金枢纽而不是挽救某些企业的提款机,市场自然会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正如刘煜辉先生所说,当下宏观部门强攻投资和通胀的调控思路值得推敲:政府频繁动用紧缩的货币手段,加息、提升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特别存款乃至行政性的窗口指导迅速地抽干银行的流动性,一刀切地把投资压下来;当有效率的配套公共投资受到限制后,消费及进口的增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进口和出口到底谁减速得更快,现在还非常难讲,若巨额的贸易顺差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继续放大,外部流动性的压力会使上半年通胀出现明显回落的前景变得很不乐观。

  客观地说,以行政强压投资的方式以往曾经收到过效果,使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一定的喘息之机,但从来没有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结构获得根本性改观。如果股市继续下挫,紧缩的经济政策有必要考虑调整。

  □叶檀(上海 资深评论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