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锡锋:读书当如温总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14:41 中国青年杂志

  文/成锡锋

  人生短暂和分工不同,使得人不可能亲身经历所有的事情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于是通过读书学习以充实丰富自己就成为自然的事情了。

  读书之用途,小而言之可以了解社会、增长学问、开阔眼界、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充实自我;大而言之可以掌握科学、明辨真理、培养能力、提高水平、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特别是对一名领导干部,读书既是提高领导素养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塑造领导魅力的一项基础工程。因此,读书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领导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成为领导者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和坚持不懈的自觉行动。

  然而,放眼官场,尽管不乏勤于学习、善于研究者,但是总体来看,学风之不浓也久矣,学风之不浓也甚矣!有不少同志,的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太思考工作,很少研究问题,每天只是热衷于觥筹交错,饭桌应酬。一有闲暇,不是打扑克,就是垒“长城”,“昨夜星辰昨夜风,打完双升战方城。输了小票输瞌睡,上班犹在梦游中。”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当领导只需“懂政治”,不必“讲学习”。

  当领导真的是只需“懂政治”,不必“讲学习”吗?这种好像还有一定市场的歪理,其实不必深思细辨,就知大谬不然。这不,关于温总理读书的一则新闻:《温总理大学期间挑灯苦读,36门功课得35门优秀》就完全可以作为对这种谬论的反证。

  古人读书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儒家经书《礼记·中庸》第十九章专门强调的。温家宝总理深谙读书之道,显然他对这几个读书的要素,或者说为学的境界,可谓兼而备之。而且,温总理尽管似乎讲的是他的过去的为学经历,但折射的也有他现在的读书生活。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可以想见,正是读书,正是坚持读书,才涵养出了温家宝总理思路开阔、目光远大、收合自如、睿智儒雅的学者型领导风格。

  温总理是在和人民大学的学生对话交流时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的,表达的是他对青年学子的拳拳关心之情和殷殷期盼之意。但是,他的勤奋、他的博学、他的善思、他的明辨以及他的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善始敬终的学风和作风,无疑也给我们领导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所以,“当领导只需‘懂政治’,不必‘讲学习’”的观点,无疑是小政客的庸俗之见,而非政治家的通达之理。不错,领导必须懂政治,但是何为“政治”?我们的政治不应是满足私欲的权力角逐,也不该是利益集团的权力游戏,孙中山先生有云,“政治乃治众人之事”。众人之事,既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又与文化、社会紧密相连,不学何以知之,不知何以治之?

  对此,共产党人的老祖宗列宁同志早已一语中的——“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其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儒将”之风,鄙弃匹夫之勇,重视读书的领导文化传统在我国可谓源远而流长。莫道“刘项原来不读书”,自古“学而优则仕”,纵览古今,凡有作为者哪个不是武功文治咸有,武略文韬兼备?

  据《贞观政要·悔过》记载:“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征西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曰: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唐王朝的贞观之治世所共知,唐太宗的盖世之才人所共仰,何以如此?唐太宗的这一席话无疑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同时藉此把为政读书的重要意义讲得非常明了而透彻。

  我自然而然还想到了中国近现代叱咤于政治舞台上的那些风云人物,我当然更想到了毛泽东,想到了他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够了,我还是打住,着眼于当代吧。

  而今天,当代,读书当学温家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