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怎么才能扛住生不如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07:28 新京报

  作者:徐迅雷

  这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案件:在北京通州,身体羸弱、年届74岁的胡老汉,因杀妻而出庭受审(1月23日《新京报》)。

  妻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因脑溢血又半身不遂,加上大小便失禁……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胡老汉“三年了,没睡过一个好觉,非常疲惫”;终于在一天夜里他情绪失控,拿菜刀杀死了老伴,“帮她解脱”。让我感到分外辛酸的是,这对老夫妻从小青梅竹马,恩爱了数十载,感情一直很好;不仅邻居、居委会证实,而且检察院也这样认定。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只靠“自我帮助”是有严重缺陷的。人类能结成社会,那么,“社会”的价值是什么?最重要的,不就是同舟共济、一起战胜困难吗?

  胡老汉当初想的是:“死了比活受罪好!”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网络流传的一句话:“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说这话的7岁男孩刘辉,住在苏州庙港渔船上,一天他5岁的妹妹不小心掉进河里,他没有去救。事后,人们问他为什么不救和不呼救,刘辉说出了这句话。随打工之家自山东而来的刘辉,母改嫁、父劳教,兄妹只靠年迈的祖父母一点可怜收入维持生存,妹妹有时还得上街捡东西填肚子,刘辉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世间冷暖,竟然认为“死”是一种解脱。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老人在抵达人生终点时,有尊严地告别人生?看来仅有“临终关怀”是不够的。“临终关怀”这一始于中世纪的名词,原本是指朝圣者或旅客中途休息的驿站,现在是指对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与狭义的“临终关怀”相比,广义的“准临终关怀”时间更漫长,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考验更严峻。在许多发达国家,“养老———后养老———准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服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一条龙”服务,有的让宠物狗都派上了用场,为老人带来许多温暖与快乐。

  怎么才能扛住“生不如死”?网友说“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救命稻草”,这话听起来太夸张,但它饱含深深情愫,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

  □徐迅雷(杭州 媒体从业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