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俊生:法兴业银行敲响国内风险管理警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08:25 东方早报
作者:周俊生 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银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最新报道称,法国兴业银行有可能像十三年前的英国巴林银行一样倒闭,或被竞争对手兼并。 已有多位分析家指出,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的出现,全在于其内部监控不力。这种分析当然是正确的,但令人感到有足够嘲讽意味的是,这家银行在业界一直是以监控到位而闻名的,甚至因此而成为急欲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中国银行业青睐的对象。但是,就是在这样一家银行里,那位交易员从去年上半年即已开始从事违规交易,但该行高管居然长期不知,才导致了这种场面。因此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金融业监控为什么会放松? 回顾这几年的世界金融市场,我们不能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全球经济在近几年持续增长,促使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均出现强劲的投机风潮,全世界的投资者都狂热地忙于从中渔利,当年震惊全球的巴林银行事件已被忘到九霄云外,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当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波又一波投机风潮时,严控风险往往被视为过于保守、坐失良机,而那些在投机心理驱使下出现的类似赌博的行为却容易受到鼓励。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对于正在急速发展和转轨中的中国金融业,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中国的银行业急迫地希望进入这个市场并已经有所行动,但由于进入时机恰逢世界经济高涨期,因而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比如,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在美国次贷投资上到底有多少额度,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但造成损失已是事实;去年开始高调组建的QDII基金虽然投资时间不长,但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爆发性股灾毫无招架能力,资产已严重缩水。虽然这些失误的产生与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不属同一类型,但一连串的不利事件,显然已暴露出正在积极走向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国,尚有很多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甚至空白之处。 以资本市场来说,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市场管理者大力开展了投资者教育活动,但这种活动较多地偏向于个人投资者,并且流于说教,而在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却少有见成效的行动,导致其投机色彩越来越浓厚,并不断地引诱、裹挟个人投资者。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当年万国证券、南方证券等大机构的倒闭、破产尚殷鉴不远。但当一轮大牛市来临的时候,如同世界市场丢弃了英国巴林银行的教训一样,它们的教训也已被彻底遗忘了。牛市的出现掩盖了足够多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断定,在这种机制之下,当一轮牛市结束之时,总会有新的万国、新的南方以让我们目瞪口呆的姿态出现于市场。令人遗憾的是,管理部门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警惕,反而正乐观而积极地准备推出股指期货等高风险衍生产品,从而使未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骤然增加。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意义还在于,金融市场再发达,再现代化,仍然离不开人的操作。这家银行之所以会陷入泥淖,过分相信电脑系统、放松对员工的监管和对交易流程的管理,也是一大原因。反顾我国金融市场,一些机构的交易也完全寄托于交易员个人的品德操守,而缺少有效的流程控制,这同样蕴含着极大的潜在风险。比如,前几年发生的“基金黑幕”事件,就暴露出一些公募基金的经理人与他人串通在高位接单,甚至用基金炒作来为自己的“老鼠仓”打掩护。这种行为将基金置于巨大的风险漩涡之中,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看不到对此有效的监控措施。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还在演进之中,但它已经给全球金融投资业敲响了警钟,同样也给中国的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我们的银行、证券机构等面对金融风暴有足够坚强的抗击能力吗?我们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不是像这家银行一样虽然口碑不错却不堪一击呢?在赚取最大利润与风险防范之间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侧重?是不是有了足够先进的高科技系统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的银行和投资机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甚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投资文化?所有这些由此次法国兴业银行事件带出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