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军昱:春运何时才能不是士兵突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08:53 中国江西网
作者:张军昱 有些事情暂时你还不能改变。比如说运输能力的极限。比如说我们一到过年就喜欢往家跑的习惯。 因此,每年的春运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士兵突击”,——能力是有限的,任务却是剧增的;较量的不是你运输能力的大小,较量的是你如何在这现有的空间内腾挪运转,把这能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其实也是一种市场契机,没有人去向社会公布铁路方面在这一场突击之中,到底盈利了多少,人潮凶猛,人潮要有多凶猛,人民币就有多凶猛;只是在你推我、我挤你的归家的洪流之中,人们连“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尴尬都可以暂时忘记,更别说好像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铁路方面的盈利情况了。 安徽女大学生挤火车的时候却被挤下铁路“香消玉陨”,不要说我们在为不守秩序付出代价,简单的一句“不守秩序”不应该,也不能够遮掩住春运之痛;因为100多名学生旅客手持火车票却上不了车,长沙火车站站长被撤职,——旅客就是顾客,铁路就是企业,企业把上了门的顾客往外推,除非企业领导脑神经暂时短路,长沙火车站不会有钱不赚,——事后的解释是,“因为车在到长沙站之前就上了太多没票的乘客。以至于没有腾出长沙站预留的车厢,这才造成了长沙站的这批学生无法上车”,长沙火车站长有点替上游车站买单的意思。再加上“玉皇大帝卖私盐”,差不多覆盖半个中国的大雪添乱,——人们对今年春运的关注程度也似乎要明显强势和理智于往年。 你比如说,现在一些人就提出了春运的时候,旅客所能够享受到服务质量明显下降;那么在服务质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为什么旅客还要被动地掏出一样多的价钱来接受这样一种明显缩水的服务?还有人在质疑站票、坐票为什么是一个价钱,照此推理,软座和硬座是不是也该是一个价钱? 春运之题的背后是一种社会的大背景,其中牵扯到我们目前客观的承载能力、中国人的社会文化习俗,还有农民工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城乡差别问题。要解开这道难题,仅仅地幻想于依靠铁路、公路方面显然是力所不及的。暂时性地来看,春运要成为历史名词,显然是要去做一个综合性的解答,显然,——还是要有待时日。 而我们目前所做的,更像是一种士兵突击。敌人来了,组织一伙子敢死队员,叮叮当当猛冲一阵;敌人来年再来了,然后再动员组织一伙子敢死队员,叮叮当当再猛冲一阵。仗打多了的好处是,我们的经验会自然提高,看见炮弹来啦,我们知道躲在哪里会打不着,与敌人见面了,我们会知道如何更迅速、方便地解决战斗。 这些,显然并不能从根本上将春运打入历史语言的冷宫。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许还是同样的新闻。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