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你的热量能融化这场冰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08:05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当前,南方地区的雪灾成为了全国的关注焦点。当许多人被困在机场、车站和路上的时候,许多媒体向公众发出了呼吁,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帮助一把。目前,腾讯网、南方都市报等7家媒体联合倡议:“如果您在被困旅客附近,请给他们提供帮助!水、方便面及其他食品、棉被棉衣……让我们大家帮助大家,在寒冬为归家的游子献上温暖!”

  其实在媒体人发出声音之前,许多人就已经行动起来了———湘潭市的一家宾馆接纳了307名受堵群众,福州火车站的志愿者向受堵群众发放了2万多个热馒头,这都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行为。这些行为,为抗雪灾中的民间互助,提供了启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抗雪灾做点什么。

  首先,从最低限度来说,就是不要发“灾难财”,这主要针对拥堵铁路公路附近的居民。尽管这是最低限度的请求,但平心而论,在此次雪灾中,依然出现了少数地区个别人借着雪灾,高价向堵在路上的人出售食品的行为。比如个别铁路和拥堵公路沿线的商贩将食品价格哄抬到每包方便面50元等,都极大地伤害了受堵者的情感。

  其次,如果再高一点说,就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比如,灾区之外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向慈善机构捐赠的方式,哪怕是一元钱,也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比如,向受困的民众提供必要的饮食和饮水,赠送他们一些临时使用的衣物、被褥。在长沙,很多义工组织行动起来,每天晚上给露宿街头的流浪者送去一些衣物和热的食物;

  比如,地方民间组织、企业向无法返乡的农民工提供最低限度的周转和等待保障,都能够给回不了家的同胞一点物质和精神上的扶持,解决他们的大问题。这种力所能及的帮助首先应当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开始。尤其是在春运期间返乡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经济条件并不富裕,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很少,在风雪灾难面前,往往最容易失去信心和方向。

  第三,希望在此次雪灾中,共同形成一种民间的慈善精神。中国民间慈善精神欠缺由来已久,固然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但是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对慈善精神的培养。在不少场合下,许多人都把慈善精神的缺失,归咎于商业主义的快速兴起,但是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对立矛盾。

  在2002年那场纽约大停电中,许多人无车可坐,不得不步行回家。这时候,不少居住或者经商的美国人自发地把饮用水、饼干摆放在路边,供步行回家的人免费食用。同样的道理,在雪灾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的方式集体行动,这样既扩大帮助的规模,建立帮扶的信心,又为今后的社会慈善和援助活动奠定了最基层的单位。

  现代社会是多元结构的,政府救灾减灾是最大限度调动和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民间互助,实际上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另一种方式。在灾难面前,最令人担心的不仅仅是资源的缺乏,也是社会的恐慌情绪的蔓延。一旦恐慌情绪蔓延,受灾人群扩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都将卷入其中。就近伸一把手,其实不但是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此次南方雪灾,正给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一个重新培养互助情感和民间慈善精神的机会。改革开放让许多人有了富足的经济条件,也正在给许多人创富的机会。但是在通向这些机会的路上,我们要自己寻找慈善精神和帮扶意识。这样不仅雪灾不足以惧,更大的困难也能够共同度过。最令人担心的,恰恰不是冰封了道路,而是冰封了人心。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