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我们应该从雪灾中吸取什么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07:21 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晏扬

  我国南方地区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给交通运输、煤电供应带来了严重影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8日14时,雨雪灾害已造成14个省(区、市)778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4人。

  交通因雪灾受阻,大量乘客滞留机场、车站;电煤供应紧张、输电线路损坏、自来水管破裂,导致一些地区停电停水;食品供应紧张,某些地方即将断粮……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由罕见的雨雪天气造成的,是天灾。为了抗灾,从中央到地方,方方面面都行动起来,感人事迹数不胜数。可是,如果深究一下,难免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的抗灾能力为何如此脆弱?雪灾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实,这种大范围持续降雪,在我国东北地区比较常见,在那里一般却不会成灾,为什么?就是因为东北地区的抗灾体系比较完善。而所谓抗灾体系,无非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就“物的因素”而言,比如,这次雪灾导致17个省级电网不堪“重负”,华中、华东部分地区的输电线路出现了40至60毫米厚的覆冰,而根据我国输电线路的架设规范,中部和东部地区输电线路覆冰设计标准大多为10毫米。也就是说,即使这次雪灾没这么严重,输电线路恐怕仍不免遭到大面积损坏。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如此脆弱,这究竟是“物的因素”,还是“人的因素”?

  再拿电煤短缺来说,雨雪天气才持续了半个多月,全国因“无米下炊”而被迫关停的发电机组就达4099万千瓦,致使许多地方不得不拉闸限电。这与其说是雪灾所致,不如说是电煤管理机制出了问题。在我国,多数火电厂都以10至12天作为正常电煤库存量,5天作为警戒线。而在美国,火电厂的电煤库存量都保持在40天左右,一般的灾害性天气不会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两相对比,我们的抗灾能力为何脆弱,可见一斑。

  为了应对灾害性天气,近年来各地都建立了多级应急预案,而这次雪灾也是对应急预案的一次全面检验。事实表明,有些地方的所谓应急预案不过是纸上谈兵。比如,江西九江大桥因雨雪天气被阻断后,2万余辆车绵延30公里被堵3天,而江西省只有一辆铲雪车,紧急调来后却没人会开,连除冰用的化学品,该省也没有及时购置调配——建立在这种应急预案上的抗灾能力,怎能不脆弱?

  事实上,最好的应急预案、最根本的抗灾救灾措施,就是未雨绸缪。比如,把输电线路架得结实一些,把电煤存储得充足一些,把应对灾害天气的人力、物力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因此,笔者期待有关部门能从这次雪灾中吸取教训,完善抗灾体系,增强抗灾能力,让下一次大雪不再成“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