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明:雪灾能推动煤电网市场化改革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07:15 东方早报

  作者:陆志明

  今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遭遇了持续性特大雨雪天气,尤其是新一轮的暴雪更造成了华中、华东地区的供电形势紧张。为此,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月31日先后来到山西大同和河北秦皇岛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情况,并向全国发出号召,要把抗灾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

  党中央在此次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中,深度关切国家电煤供应紧张形势,可谓切中要害。而能否把这种关注转化为推动长期以来停滞不前的煤电联动改革动力,有关部门接下来的作为很值得关注。我们知道,正是2003年的SARS疫情,推动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改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重新上路。对此次雨雪灾情,我们希望它使陷入改革泥淖的煤电网上中下游三方竞争利益能够重新洗牌。

  就目前来看,中国电力系统改革遵循的是“电网分离”的机制,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为两大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之后,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开始实施分开核算,但是由于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其改革进程破费周折。首先,发电企业的产品———电本身不存在区别性,无法实施普通商品的差异化竞争;其次,电网的建设耗资巨大,为了整体节约成本,国家不可能同时允许一个地区存在几个同质化的电网公司相互竞争,而普通的个人投资者也不会对一次性投资规模如此巨大的公共性设施感兴趣。

  正是由于这两大决定性因素,发电企业与电网之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发电企业之间因产品同质化而不得不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状况,而国家电网天然的垄断性,则保护了电网企业免受市场竞争之苦。最终发电企业在上游电煤供应商不断要求加价的情况下,独自承担起成本上升的压力。

  今年年初,广东省物价局对连续13年供电量稳居全国首位的广东电网公司进行成本监审时发现,其去年的利润竟高达142亿元,利润空间太大;而与此同时,许多热能发电企业却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将上网电价提高0.16元/千瓦时。

  电网企业特殊的垄断体系将发电企业的上游成本压力拒之门外,同时又对下游普通消费者索要高价,牟取暴利。这本身违背了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更为不利的是,中游发电企业在无法自身消化成本的同时,采取了要求国家继续对电煤价格管制的策略,这也是造成长期以来国家虽然屡次提出煤电联动改革,却往往胎死腹中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煤电网三方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不在煤、电,而在于最下游的网络市场化改革上。

  暴风雪的自然灾害容易处理,而自然垄断的电网企业改革却绝非易事。改革的阻力一,是来源于电网系统巨额的投入成本这一自然壁垒,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太可能重新投入巨资建设一个新的电网系统与原有体系竞争;二是原有的电网分离机制早已培养了一批既得利益集团,必须要有足够的外部动力才能实现改革的推进。

  而此次对抗雪灾天气带来的上游电煤供给不足,中游发电企业无法按时完成工作量,也可以看作是国家推动煤电网三方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新契机。基本的电网市场化改革思路,可以借鉴同为自然垄断行业,同样实施网络与运营商分离的电信行业。

  具体而言,电网的所有权归属国有,按照国家公共支出的管理模式运作,仅收取基本的维护管理费用,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建立起众多的电网运营商,将中游发电企业的电力通过运营商转售给客户。这样既打破了电网的自然垄断,同时也推动了运营商之间的相互良性竞争。使上游电煤环节、中游发电环节、下游网络运营环节的成本得到合理的均摊,同时相互合理竞争也能给最终电力消费者“以脚投票”的权力,促进相关市场更为规范化的运作,最终实现“电网分离”改革推动竞争,降低整体运作成本,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初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