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短信可以转发 感情能复制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7日06:08 新华网

  作者:刘效仁

  短信作者、“中国短信第一写手”戴鹏飞从2002年至今,编写的2000多条短信被亿万人转发,接受采访时却表示,“拜年、祝福、谈恋爱,都没必要去转发别人的短信。也许别人的短信创意更好,更幽默,但是我觉得,内心的表达是最需要真诚的。”其实,祝福短信同化窒息创新精灵,更值得忧虑。事实上,由于精英话语权的垄断,公众思维和文化建构正面临同质化的危险。(2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随着通讯手段高科技化和普及化,手机用户剧增,而短信既成为平时亲友联系的便捷载体,亦成了节令祝福的重要平台。那些蕴含了公众聪明智慧和语言才华,广为流传的短信段子,以轻松、幽默、俏皮、调侃的方式以及祝福、问候、亲情、友谊等集成信息,得到广泛认同。据统计,2007年春节发送的拜年短信总量达152亿条,给春节吉祥温馨营造着浓浓的氛围。按每条0.1元计算,给运营商创造了15亿元红利。

  但152亿条短信中,却大多相同、相近或相似。这不仅是专业写手迎合公众、刻苦提炼的结晶,也不仅是有关方面强力推荐的结果,更多的则源于公众习惯于从众和惰情。笔者就有这样的经历。最初几年节令的祝福语往往是独出机抒,大都出于真情、发自内心、根于创新。后来则慢慢变成了复制,或者干脆将别人发来的段子直接转发出去。

  当然,对于如出一辙的短信,有些读者开始了自觉和抵制。在新年来临之际发起了“抵制短信拜年运动”。在他们看来,短信拜年的确减轻了年味,有时甚至显得非常虚伪。尤其是一些看起来挺有趣的短信,都是转发别人的或者是从网站上抄来的。更有些人,连别人的署名都没删除,就转发过来,真不知道转了多少次手。真诚的问候,结果则变成了虚伪的矫情。笔者以为,如此短信同化,除了直接污染了交流者的感情,更重要的是销蚀了公众的创造热情。再也没有了创作的冲动和创新的灵感,更多的是被动、盲从和麻木。

  这种现象虽然可以归结为现代社会明显的浮躁化倾向,深层感情交流趋于淡化,由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凡事都想寻找捷径,而手机短信群发、贺卡打印、电子邮件模版,使得大量实惠“廉价”的祝福成为可能。但我们更应看到其背后是精英话语权的垄断和公众表达权的缺失形成的对决,导致主流或者说精英文化的流行霸权,以及公众对独立思考、独立发言权利的弃守,对个体创造才能的怀疑和创新行动的抑制。比如说,易中天的三国论一纸风行,结果极容易使一个人的识见成为公众的识见,一个人的思考代替了千万人的思考。

  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解孔子的“勇者无惧”时,举了茶师与浪人比剑的故事,感叹茶师取胜之道在于“心灵的勇敢”“从容、笃定的气势”。对此张心阳先生著文批评说,“过于强调人的意志品德而无视人的生命,那就是悖天性,反人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可观众和读者中鲜有对权威流行的文化霸主的怀疑和追问,更多的是对其追崇和盲信。这种文化趋同和异质同化现象,不单使公众变得懒惰、盲从、缺乏自信,更可怕的是,学术的一家之言一花独放,代替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一旦这种独家垄断的文化学术是偏颇的甚至流布的是封建专制毒素,其对公众的误导和侵害将难以低估。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