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得雄:怎样才能改变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09:1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詹得雄

  自从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争论不断。有人以“9·11”为例,说明确有文明冲突;但更多的人认为,实际上存在的是利益冲突,还是应该倡导“文明对话”和“文明融合”。

  即使亨廷顿本人,在1996年正式写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时,也郑重说明:“多元文化的世界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立全球帝国是不可能的”,“在多样性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

  笔者一直相信,世界上的广大老百姓,人心是相通的。思维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差别确实有,但并没有像太平洋那么宽,隔阂也不像钢板那样难以穿越。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社会安定,为了融洽相处,共同的想法占主流。

  最近我在一个地方看到一段文字,颇有感慨,不长,恕我全文照录。题目是《一位英国主教的墓志铭》:“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一些,那就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我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决定去改变我的家庭,但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可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我刚读完,便拍案称奇:这位主教苦苦寻求一生的“经”,不就是儒家脍炙人口的那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一位基督教的主教最终同我国古代的儒家想到一块去了。

  无独有偶,我还看到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的一段话。在庆祝印度独立日60周年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时,他对印度青年提出了包括7点内容的《国家年青人誓言》,其中第四点是:“我明白,内心的正直使人格美丽,人格美丽带来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令国家秩序井然,而国家井然有序会给世界带来和平。”

  “内心―家庭―国家―世界”这4个层次的和谐建构,岂不是一个印度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这说明,人心是相通的。大家面对类似的问题,虽然境遇有所差别,但所得出的看法大同小异,而这“异”也很宝贵,正可供人取长补短。

  最近被喻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的曼莫汉·辛格总理访华,他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题为《21世纪的印度和中国》的演讲。他坦言印度的改革受到了中国的启发。他还引用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的话:“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圈之间,既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这是历史,也是现实。”辛格希望中印两国继续互相学习,“只有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分享不同观点,我们两个社会才能构筑起两国文明交往的巍峨大厦。”这也正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据报道,英国伦敦奥运筹委会很羡慕中国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认为再提出一个更好的口号很难。是的,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不起自相残杀的“文明冲突”。如果大家都抑私欲、尚公德、崇善良,则互信可期,天下也就太平了!

  (作者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