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沉甸甸的感动中国感动你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07:36 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昨晚,那些收看央视一套节目的国人,再一次被“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所感动。自央视于2002年首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及颁奖盛典以来,总有无数国人被一次次感动。

  陈晓兰,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曾经的医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坚守医德;既然救死扶伤,良知远比医技重要。近十年时间里,她毅然揭露多达二十种假劣医疗器械及背后的种种伤天害理之举,历经磨难和打击而不悔。

  谢延信,河南焦作一名普通矿工,他以三十三年的忠贞与孝心侍奉亡妻家人,铸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撼地的“上门女婿”。犹如一匹老马,他虽无缘驰骋千里,却一步步攀上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和钟期荣,一对均已八十九岁高龄的夫妇,聚财有道,本可锦衣玉食,有感于许多年轻人无钱上大学,遂兼济天下,散尽一生家财,创办香港树仁大学,培养人才数以万计。贤者伉俪胡鸿烈夫妇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令自身成为教育界的楷模。

  还有罗映珍、李剑英、李丽、孟祥斌……感动我们,因而感动中国的,是他们或朴实无华,或艰难执著,或惊天动地,或自强自爱的生命历程;是他们对孝道、对爱情、对诚信的朴素诠释;是他们因人而异,却共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无穷人格魅力。

  在他们身上,国人又一次体会着什么叫精神力量,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道德操守,什么叫不惜牺牲,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执著追求,什么叫甘为人梯,什么叫大爱无言。

  今天的中国社会,在很多层面已经市场化。人与人(包括自然人和社会法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已经体现为利益交换关系,这是客观存在,不是以市场取向为主的改革开放事业所必然催生的“副产品”。早报评论员所要强调的是,工作和生活于“市场社会”,在作为人的正当利益的获取方面,我们该更多依靠、倚重于市场和法制;在人与人相处及人的社会角色之履行方面,我们仍该继承和弘扬作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愫。要坚守、继承、弘扬优秀传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个好人。而要做个好人,尤需从重拾和延展“感动”做起。

  这些年里,尤其是近两年间,“感动中国”开始由国家层面走向地方层面,从“感动中国”到“感动山东”、“感动浙江”,再到感动某市、某县乃至某镇,“年度感动人物”评选表彰正成为各地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道德教化的一个载体。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为各地评选出的“年度感动人物”所感动的国人,若以年龄作划分,则更多系四十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就是在这个群体中,有些人之所以被感动,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感动”重新触动了他们的“怀旧情怀”。也就是说,他们为“年度感动人物”所感动,更多属于为感动而感动———一种作为看客的感动,而不是缘自于亲历亲为创造感动的一份自我激励。

  我们更要直言不讳地揭示:现实社会里,为感动而感动者仍然值得“感动”;更令人无奈之极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国人,尤其是生活经历、阅历尚浅的年轻人,对做个看客的“感动”也为之不屑。有例为证:包括今年在内,在关于“年度感动人物”的网络跟帖内,有相当一部分不可理喻地充斥着轻蔑、冷漠、嘲讽甚至怀疑和指斥……

  考量一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及得失,当利益交换取代人文情怀、利益算计超越人间伦理之时,以这些年作观察时段,今天的我们,虽然就总体而言享有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各种物欲前所未闻的满足,可也程度不同地承受着精神家园失守所带来的各种伤害、伤感、迷茫、空虚和无所适从。

  “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观众一次次泪流满面;我们相信,收看电视转播的观众中,也一定有无数人热泪盈眶。愿“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能触动更多国人的情感,震撼更多国人的心灵,唤起更多国人做“感动”的参与者。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修复和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