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琦幸:我的朋友怕“裸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07:46 东方早报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吴琦幸

  我的一位朋友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国了,不久前他回到了上海。这次回国,他不仅拜访了亲戚朋友,还与一些多年没有见面的中学同学见面吃饭聊天,回忆多年前的风华正茂。看到当年的同学少年现在已经是两鬓斑白,大家不由感慨万千。

  不过他回到洛杉矶后,依然对这次回国之行有点后怕,那就是在跟白发同学聊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裸聊”的状态。我开始一听也大吃一惊:“裸聊”?不是今天网上一些年轻人的时尚吗,怎么这么大把年纪的人还公开地去裸聊?细问之下,才知道此“裸聊”非彼“裸聊”,他说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裸聊。那就是老同学见面,在拍拍肩膀捶捶胸的同时,很多当年的同学便开始了对我这位朋友的层层“盘问”,例如在美国的工资、存款、工作、妻子、儿子,房子、甚至房子的朝向,买的时候多少钱,今天价值几何,涨了多少,几个卫生间几个卧室,老婆是否同住一房等等,但凡属于个人的隐私问题,同学好友们都“不耻下问”。而我的朋友碍于几十年同学之情,自然不便回绝,一一作答。问到最后,令我的朋友难堪万分,感觉自己已经被层层剥去精神外套,露出内在的血肉,好像已经是个赤裸裸的人,没有一点点自己的隐私。故谓之“裸聊”。

  他很感慨地说,在美国我们认为是不可以碰的问题,在中国都是属于好朋友之间必须要知道的事情,这才是哥们的关系。例如谈到工作问题,朋友首先就是问你一个月工资有多少。工资作为个人收入,是一个非常敏感而隐私的问题,收入多少代表了你生活的质量和社会地位,在美国这些都是纯属个人的问题,不必与外人分享。还有诸如婚姻问题,则更属于私人的事情,再好的朋友,但凡对方不主动提及,从来不会主动说起。我的这位朋友在美国已经呆了20年,基本上习惯了美国式的聊天方式,对于这种无论隐私的聊天方式有点不习惯了。

  其实对于这种“裸聊”的不同态度,正反映了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历史传统以及人际关系的取向不同。在美国人际关系是保持着一定距离的,这种距离不仅在生活中要保持,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也要有这种距离。正是这种距离,才使人际关系比较单纯,无论是在工作的同事中或者在商业贸易方面,都不会有太多的人情因素在其中。从总的方面来看,这种单纯的关系,可以使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更低。因为在业余时间,可以不必为了运作这种人际关系而格外花时间应酬。于是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反过来,在美国,只要上了法庭的诉讼案,不管是刑事案还是民事案,当事人的相关隐私就完全消失了。媒体就可以从法律文件、当事人的采访、检察官的说辞甚至法院审理的整个过程中,了解案子的进程以及第一时间知道案子的判决结果。人民有知情的权利,媒体就会满足这种权利。

  人都有一种想要了解他人隐私的天性,尤其是熟悉的人的隐私。例如最近出现的陈冠希艳照门事件,正是人们喜欢窥探他人隐私的典型案例。实际上,每个人的隐私中就包含着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自我娱乐的要素,只要不侵犯到他人的利益即可。艳照的拍摄如果是为了盈利或者恶意诋毁他人,那就是非法的。但是如果双方有着一种默契或者某种约定,只是为了自我娱乐,不在第三者中扩散,关他人何事?警方应该将扩散艳照的人作为主要嫌犯,因为他们违背了法律,涉嫌恶意将他人的隐私公开。

  现在这个事件已在美国主流电视台上播放了,不过并未引起很大反响。在美国,演艺界、政治界、体育界的名人没有隐私,这是每个美国人都知道的潜规则。当一个人成为名人之后,他的个人隐私已经消失了,普通民众有兴趣知道他们的隐私。狗仔队使用着最现代化的高级摄录像设备,时刻盯着名人。说来也奇怪,美国人对于声音的偷录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也即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同意,声音的录制是非法的,也不会被法官所采信,因为本身是违法的证据无法呈堂。但是对于影像资料就比较宽容,从洛杉矶罗德·金被殴打的影像,到其他地方如路易斯安那州发生的警方殴打民众录像,这些没有得到当事人同意的影像资料都起到了定罪的作用。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们当然都喜欢知道他人的隐私,只是由于文化观念不同,国情不同,美国人很少会主动询问他人的隐私,这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隐私,也当取之有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