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只打了一回合的春运公开交锋令人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10:52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曹林

  近来舆论最大的看点就是铁道部与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的舆论交锋了,让我等小民看得很是“过瘾”。先是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在该市两会上隔空炮轰铁道部,举出一系列问题,批评该部门在此次抗雪灾中的失职,并厉言“铁道部的人要撤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随后即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回应了郭副主席的炮轰,对批评逐条进行了反驳,称那些批评既违背事实又违背常识,并以激烈的言辞反问“我们与人民并肩战斗时,郭副主席身在何方”。

  公众之所以看得“过瘾”,并非出于“惟恐天下不乱”、“惟恐打架不出血”式的小市民起哄和围观心态,而是一种寄望真理越辩越明、感受政府权力互相制衡、期待通过交锋更大程度知情的公民感觉。毕竟在我们的政治场景中,这种两个政府部门针锋相对、充满火药味地在舆论平台上公开交锋的事情太少了:一方面,官场流行着一团和气、互不批评、互为缺点讳的潜规则,官员的地盘意识很清晰,各人自扫门前雪,跨部门、跨地区、超出地盘地批评平权部门是一种政治禁忌,广东官员不批山东官员,铁道部不批商务部———即使批评也应该非常委婉。可这次郭锡龄不仅越界批评铁道部了,而且言辞是那么充满火药味。

  另一个官场潜规则是,部委即使遭到批评也会保持沉默,或以沉默表现一种傲慢,或者通过权力途径将批评压下去,或私下里与批评者沟通达成谅解———反正很少公开回应,即使回应也是使用一些官话套话,公众根本看不到两个官员“面红耳赤”的直接交锋。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此次铁道部不仅公开回应了,而且措辞是那么严厉和激烈,回应是那么针锋相对。激烈地批评,激烈地回应,双方都打破了官场潜规则站到阳光下公开辩论,坦陈自己的观点,也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情绪,纳税人当然感觉很“过瘾”。这种公开交锋本质是民主的一种体现,郭委员有权对铁道部进行质询,铁道部有责任公开回应,公众有权参与讨论并知晓真相。

  可公开交锋只进行了一个回合,正当公众期待郭副主席的回应时,交锋戛然而止偃旗息鼓了,让人感觉很不爽。媒体采访郭副主席想知道他如何回应铁道部的回应时,他挂出了“免战牌”,以“因开会不方便接受采访”的理由停止了交锋。这显然是一个借口,从对官场潜规则的了解看,他很可能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其实这从铁道部的回应中就可以判断出:“我想告诉网友们的是,广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已经明确表示,个别同志极不严肃、极不负责任的公开言论,决不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也不代表市人大和市政协”———这就是一种让人闭口的政治压力。可以猜想,这场交锋将到此为止了,刚打破了一点儿潜规则,又迅速回到了潜规则的庸常政治轨道中,两个官员公开的舆论交锋将被私下的沟通所替代。

  为什么不让两个人在舆论平台上继续公开辩论下去呢?铁道部的回应只是其单方面掌握的信息(网友指出了其中不少自相矛盾之处),真相需要进一步追问下去,公众有权知道更多的真相。而且从辩论规则看,应该给另一个人公平的回应机会,郭副主席当初那些指责铁道部的论据绝非空穴来风,而面对铁道部的回应郭副主席也绝不会无话可说,应该让他说出来。最重要的是,交锋如果能继续下去,有可能打破一团和气的官场陋习,为政府部门间的互相批评、平权监督和权力制衡树立一个典范,增加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可如此刚开头就煞尾,对官场积习毫无冲击力。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吵架味十足的交锋会有损政治和谐,有必要结束交锋。其实真正的民主政治本就该如此,交锋不是洪水猛兽,民主就该有交锋和辩论,就该有一针见血的批评和针锋相对的回应,真相和共识正是在交锋中出现,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少不了“吵架”,一团和气才不正常,是压制不同观点伪装出来的和谐。可能也有人觉得此次交锋中双方的火药味都太浓了,认为“批评和回应都应该是理性和善良的”,我倒认为不必过于苛求,争论中带点儿情绪很正常,最终还是需要以理服人,自由和公开争论的规则自然会约束着双方的理性。

  虽然交锋只一个回合就结束了,但还是在打破潜规则中给公众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期待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所提供的民主磁场,能够让这场交锋延续下去。(作者曹林,系新锐青年评论作者,现为《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编辑、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