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石川:学术批评不能搞成骂大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09:0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王石川 自认遭到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钟华的恶意批评,北师大教授季广茂在自己的博客里做出强烈反应,宣称要“做回畜生”,并称批评者为“屁眼教授”,他还连续在博客上发表近10篇文章予以攻击。目前,此事已经在学者和网友中引起广泛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季广茂表示自己的确言辞过激,但是“一看到钟华的文章,感性立即占了上风” 鲁迅曾说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然而,看了季广茂的文章,不免陡感惨不忍睹——斯文扫地至此,夫复何言?在季先生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不加掩饰的挑衅,看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抨击,却看不到理性的回应,看不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从容心态,更看不到类似一字师、闻过则喜的谦虚。 这是一场典型的批评,引发的却是“非典型”的愤怒。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追问:一场原本可以良性互动的学术批评,何以被异化?季先生在被批评之后何以气急败坏?我们更需探究如何构建成熟的学术批评,又如何消除学术利益化? 笔者注意到,钟华对季广茂的批评确实有漏洞,如钟华所称,“在个别问题的处理,或者分寸的把握上,今天看来可能还是存在一些不适当的地方”。作为回应,季广茂告诉记者,钟华除了指出两处硬伤、两处笔误外,其余都站不住脚,有的是断章取义,有的是子虚乌有。此时,季先生为什么不针锋相对,在学术范畴内回应呢?由于愤怒,季先生似乎失去了理智,这就使正常的学术批评被扭曲了。 季先生为何如此气愤?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学术的自信可能变成了学术自负,容不下任何批评,何况钟华的批评也确有漏洞。二是其弟子写的反驳文章寄给发表钟华文章的《文艺研究》,但没能发表。对这种不对等的学术批评平台,季先生恼羞成怒。 钟华在批评文章中称,季广茂身为名校教授、博导,其著作《意识形态视域中的现代话语转型与文学观念嬗变》是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其质量显然与其身份不太相称;而允许它出版面世,这既反映出作者治学态度不够严谨,也说明出版部门在把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季广茂的论著是否如钟华的文章所说的那么不堪,姑且抛在一边。但我们知道,如今,某些名教授、名学者申请了重大课题,或是申请了教育部资助的项目,享用着大把资金,却没有把钱全用在学术研究上,最后捣鼓出的东西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季广茂的论著无懈可击,有人再吹毛求疵,甚至恶意中伤,那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当前,由于正常的学术批评日渐稀缺,批评就容易陷入“一捧就笑、一骂就跳”的困局。同时,在当前的学术品质、学术道德和学术研究泥沙俱下之际,在重大课题的申报与重大利益挂钩时,当事人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当然也很难潜心做学问、搞研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