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韩涵:面对灾害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保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07:33 新京报
作者:韩涵 如果在应对灾害时,侧重于“救”,而没能把“防”置于和“救”同等的地位,结果可能是在灾害发生后全力应对,而轻忽了在风平浪静的平时,就投入大量的资源。下一步的灾害应急,有待实现“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理念转变。 2月26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采访时,坦承对南方冰灾的救灾准备不充分,他表示,目前救灾预案一般是分省制定标准,如某省倒房1万间,转移10万人,民政部会立即启动四级响应。此次雪灾中,分省都是四级响应,“没想到这些省加起来的最后变化是道路中断、交通阻塞,连最后十几个机场都不能起飞了,实际上就是一场巨灾了”。他还表示,南方在应对雪灾、低温、冰冻方面没有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就没有这样的一个防灾水平。(2月27日《新京报》) 今年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虽然那场灾害的来势是如此之急之猛,但通过各级政府的有效应对和社会的强大动员,最终还是度过了危机。联合国官员对于中国政府的快速救灾行动也给予了良好评价。 灾难已过,重建在即。正如王振耀所言,未来的重建自然要吸取曾有的教训,“不能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王振耀直陈两个问题,表面上是技术性的,如救灾预案呈地域分割,需全国统一,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欠缺防灾的考量,需要提高标准。而归根到底,这些都源于灾害应急的危机意识不足,没能把一切想到最坏,把灾难的可能性想到尽头。 ———我们想到了一个省份在雨雪灾害中可能遭遇的危急情况,并做好了准备,却没有想到当多个省市同时发生雨雪灾害,会造成核聚变式的连锁反应。 ———我们想到了暴雪这样的“大灾”,却没有预料到暴雪会持续多日乃至一个月形成“巨灾”。南方那些曾经绵延千里,矗立于山野的电塔,可能建设时考虑了各种损害因素,却忽略了雪冻因素,这些电塔在面临台风、暴雨、地震时也许毫发无损,可当厚厚的冰冻从天而降时,它们却不堪重负。 事实上,如果在应对灾害时,侧重于“救”,而没能把“防”置于和“救”同等的地位,结果可能是在灾害发生后全力应对,而轻忽了在风平浪静的平时,就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各种灾害进行充分地研究、评估,推演出各种极端的可能性,据此制定出富有前瞻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案。 所以,下一步的灾害应急,有待实现“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理念转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外科学家们常“危言耸听”,描绘出种种灾难的图景,例如1904年旧金山大地震后,美国的科学家预言,洛杉矶附近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将会给洛杉矶带来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为此,洛杉矶在城市建设中为了防震绞尽脑汁,制定了严苛的建筑防震标准,甚至给市政大楼换上一个可以活动的地基。 当然,全面防灾其背后是巨大的金钱投入,例如,灾害的科研项目研究、预警网络的建设、制定更周密的雨雪灾害救灾预案、建设防灾基础设施或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并且,这些钱有时可能会觉得花得“冤枉”———我们做了大量的防灾的努力,可灾难也许根本不会发生。 雪灾之后,确立起防灾的核心地位,提升国家的防灾能力,确保基础设施能抵抗极端天气的影响,可谓迫在眉睫,惟如此,在气候莫测的未来,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 □韩涵(北京 媒体从业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