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司振龙:杨振宁作报告成贩卖隐私,坚决拒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10:43 中国网
作者:司振龙 08年的春天来了,08年“杨振宁”先生也来了,随行的还有“他”08年的报告。 “杨振宁”先生带着“他”如雷贯耳的名字、备受媒体关注的妻子,到了气候宜人的南国都市东莞,走进了“他”1993年曾访问并题写“学而知不足”——刻于巨石上作为校训的东莞理工学院,故地重游、旧情重温,学校激动万分、学生舞狮欢迎,一派其乐融融的春光美景。(2月28日,广州日报) 在“院士林”中植下一刻罗汉松,“他”感慨地说:“我当时写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了解到会被放在这么漂亮的学校,这么显眼的地方。”“我过两年还要来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在报告礼堂中与娇妻翁帆“十指紧扣”,“他”动情地说:“2004年在我人生之中又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情,12月24日在汕头,我和翁帆女士登记结婚。”谈起了反目成仇的朋友李政道,“他”懊悔地说:“我和李政道在物理界的合作是让非常多的人羡慕甚至嫉妒的,和他的反目让我抱憾终身。”谈起了“他”的第一个妻子和第一段婚姻,“他”坦然地说:“我在普林斯顿待了16年,本来我一年后就要回芝加哥的,但是普林斯顿有很好的研究环境和居住环境,而且在那里我碰到了杜致礼,于是我一留就是16年。”“杜致礼为我生了3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 末了,“他”用自作的诗《归根》描述自己八十岁后的心境,干脆利落地说:“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杨振宁”先生不说了,报告结束了,掌声响起了。 安徽合肥是杨振宁先生的老家,合肥人的我生逢其“地”成了杨先生的老乡,生逢其“时”的我又听过杨先生的报告,而且不止一次地听过。 我更听过别人关于他的报告。外地人竖起大拇指地说:“杨振宁,你们合肥人啊!”我手指伸出V字形,激动万分地应道“yeah!”本地人拍着胸脯说:“杨振宁,咱们合肥人!”,我把脑袋点成了弧形,志得意满地应道“同是!同是!”每天我都竖起了耳朵,让它严阵以待去倾听“杨振宁”三个字,每次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杨振宁大道”上,我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虔诚备至,生怕玷污了那条圣洁的“朝圣路”。 可是,对杨振宁先生如此热爱、如此崇拜、如此痴迷,作为“铁杆老乡”的我却再也不听他的报告了,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近年来,有人在四处冒充杨振宁先生,并且越来越过分,简直令人发指,我要以“拒听”作为抗议宣言。 你们没有发现吗?杨振宁先生是物理学家,“他”却更像一个“报告家”。杨振宁先生以物理学成就而举世瞩目,“他”却以“娇妻秀”、“贩卖个人隐私”作为惹人眼球的资本。杨振宁先生甘于清贫、寂寞而献身物理学事业,“他”更像“一代娱乐事业先驱”,乐此不疲地哗众取宠、逢场作“秀”。杨振宁先生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发誓“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而“他”则称“我想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很平安地再活10年,再活10年”,在香港过着悠哉游哉的日子,在内地赚取着“出场费”与“虚荣”。 这不是杨振宁,“他”肯定不是杨振宁,我敢拍着自己的胸膛坚定地说,我敢站在“杨振宁大道上”义愤填膺地说,我敢指着合肥那片孕育他的土地声泪俱下地说! 我不听“杨振宁”的报告,因为“他”绝对不是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从来都没作过那样的报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