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拇姬:重赏之下必有好作家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08:12 新京报
作者:拇姬 “两会”期间,文化艺术界代表自然成了大众媒介的关注焦点。不过,从目前媒体透露的部分文化艺术界代表的某些“想法”来看,这些曾经在某一领域内做出不俗成绩的业内大腕们参政议政的水平还是差了一些,说得再严重一些,他们对自己所在领域内的情况,恐怕也很不了解。 二月河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这些想法,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先生对自己的判断倒是恰如其分。 涉及文学创作的想法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免除作家版税的所得税,二是设立中国的“诺贝尔奖”。这两个主要想法,说到底是同一个意思:以重金刺激作家的创作热情。用二月河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以高额奖金刺激创作的做法,古已有之。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就有“千金买赋”的典故。名作家们写墓志铭,也要收取高额“润笔”的。韩愈当年就号称“一字之价,辇金如山”。不过,这重金刺激下的作品,却未见得多么了不起。《长门赋》虽然是汉大赋中的代表作,但搁在文学史里就有点黯淡无光了。韩愈老师的作品更惨,当世就得了“谀墓”的讥诮。 1949年以来的中国作家们,一直沐浴在作协职业作家制度的春风之中。这以后的相当部分时间内,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并没有生存之忧。但这些人的文化生产成果又如何呢?从“十七年文学”、“一个作家”,到“伤痕”、“寻根”,再到“先锋文学”,究竟能有多少作品突破了单纯的“文学史意义”呢?如果职业作家们连这些被认为“微薄”的工资都配不上,有又什么理由要让他们获得免税的特权? 中国文学界的奖励,不可谓不多。相当部分奖项与行政级别挂钩,因此获奖后的利益也不可谓不丰。而近年部分奖项曝出的争议,诸如此前“鲁迅文学奖”之争,及此次围绕《兄弟》是否获推荐参评“茅盾文学奖”之争已经可见一斑。相当部分中国作家的生活不可谓不丰富,所谓“作家财富榜”,入榜者的所得也都能以百万计,二月河先生也曾经以千万之资摘得过榜眼。各位所拿出的作品,又是否呈现了“文化的原创力”呢? 对于中国文化界目前的状况,二月河先生以“文化原创力严重不足”作为基本判断。这个判断本身就值得商榷。退一万步说,即使当前中国文化“原创力严重不足”,那么针对这一情况,先生竟开出了一张“物质刺激”的药方,不能不让人感到诧异。 创造力总是与活跃的文化状态、新的文化力量相联系。环顾四周,今日中国的文化状态,不可谓不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代新人的成长,为中国的文化版图提供了各种新的力量。同时,在互联网的刺激下,这些新的文化创造者的力量也成倍增长,跃跃欲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依然有人觉得缺乏创造力呢? 原因很简单,从一开始传统的文学圈子就试图对新生力量的成长视而不见。无论是文学期刊还是传统的文学出版业,都是如此。当新生力量转而投向市场的怀抱,并迅速取得惊人的成绩以后,这些本来作高蹈状的文学媒介,又一股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这些新生力量视作了救命稻草,试图借助他们的力量,挽回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日渐衰微的影响。而在这种前踞后恭的态度背后,则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如同铁板一块的文学体制,一碗“坚硬的稀粥”。 如何打通各阶层文化的交流渠道,如何促进新生文化群体的发展与壮大,如何尽可能多地为创造性的文化提供表现的舞台,如何尽量避免制度的宏大叙事与老一代文化工作者对“新文化”的揠苗助长与釜底抽薪……文学界的代表与委员们大概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不要继续再围着“重赏”打转了。 □拇姬(北京 作家)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