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其:中国政改不能敏感不能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06:36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潘洪其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近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分组讨论时表示,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搞了三十年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的标志,中国改革是从政治开始的,先有政治民主,才有经济改革,才有市场经济。他说,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盲目不能急,一切都要有条件有措施来推进。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在一些场合成了一个“敏感词”,这种“避讳”其实是大可不必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多次强调政改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等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会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在国家领导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逐渐深化,今后几年将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政府,这些都是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而实在的内容,不应该有什么“敏感”之处。

  政治体制改革当然不能盲目,但也不能“敏感”,不能搞得神秘莫测,令人生畏。同时还要看到,与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一个清醒认识和努力把握机遇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发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以及社会整合、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的伟大目标,都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意味着,政治体制改革又面临着一个良好的机遇。

  以十七大报告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例,按照十七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大部门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十分贴近的“支点”。一方面,从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入手,我们可以开掘出许多政治体制改革的课题,为深化政改提供现实的动力;另一方面,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阻力、问题和困难,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政改,加强人大机关、司法机关等权力主体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来加以解决。

  中国改革三十年来,既有大胆推进政改而使改革得以深入的经验,也有因政改不力而影响和延误改革的教训。眼下,中国政改一方面形势较好,机会难得,另一方面局面复杂,任务艰巨,欲将政改推向深入,既需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也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政治魄力和科学的操作技艺。无论如何,政治体制改革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我们既不能急,不能贸然求进,也不能畏首畏脚,浅尝辄止,不能在有条件有措施时仍然继续“拖”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