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政府部门要有道歉的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06: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李龙

  对于今年南方雨雪天气导致的春运严峻局面,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网民“拍砖”要求有关部门道歉,其中一个就是气象局。对此,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回应表示,气象局“无须为雪灾道歉”。

  追溯过去的那场雪灾,之所以造成春运空前的压力,信息发布的不及时可谓原因之一。网友们认为,堂堂一个国家的气象局,对于一个长达半个月的大雪冰冻恶劣气候,居然没有预报,这不是一句事后的“对雪灾估计不足”就可以说得过去的,“由于气象局的晚报造成救灾行动的延后,使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难道不应该向人民道歉吗?”

  从技术上说,气象预测需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多方面因素复杂作用的过程,就目前的大气科学理论而言,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大气现象还不可能,这也是导致气象预报难以准确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此前国家气象中心专家表示,我国的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超过10年。有鉴于此,气象局才认为对于春运的状况,并没有多少道歉的必要。

  客观地说,气象局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技术冤屈。但事实上,网友们的不满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畴,更多地指向于其事后工作总结时所持的态度。其一,气象部门自己已经坦承对雪灾估计不足,既然有不足之处,理所当然地就应该道歉;其二,即便气象部门在雪灾中没有什么失误,那么在回应公众质疑时,也应该本着对话沟通的意识,听取民意,考虑如何把以后的天气预报工作做好,而不是反问大家:有什么理由要我道歉?

  而在此事背后,则凸显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回应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公众的质疑实际上也是一种民意,这种民意可能会囿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质疑失当或者带有某种偏差。但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监督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对政府部门工作提出建议甚至批评的权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想消除公众的不满,应当拿出一种从谏如流的诚意态度,在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上,听取民意,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权威信息,为公众释疑。

  从更深层次来说,政府部门在回应公众的质疑时,必须要有道歉的意识。公众的不满虽有时会带上情绪因素,但不满的同时往往也是一种纠错和期待,正如同批评也是一种促进和关心一样。政府部门对公众的不满和质疑作出道歉,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反而会有利于政府降低负面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大家都记得,雪灾期间,在长沙火车站,面对滞留旅客,温总理并没有为政府开脱,而是表示了深深的歉意。这一“伟大的道歉”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管理职责的一种尊重。

  当官员道歉、部门道歉去年走进深圳市民的生活中时,深圳市民俨然感受到了一个责任政府的为民执政意识。道歉,有时更多的是基于一份责任、一份民主执政意识,不一定拘泥于工作过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