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文:发展农村农业突破二元结构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07:28 新京报

  作者:程亚文

  农村和农业要咸鱼翻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发农村和农业在某些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当然十分重要,不过,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政策手段的扶持,对发展落后的地区和产业来说,将会因马太效应而“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此次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农村和农业再次成为重点关注问题之一,不少代表再次呼吁为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与农村不再是两个世界。

  农村和农业建设关系未来中国前途。从以往来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很多时候是把农村和农业问题当成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看待,没有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会让人头疼。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实际上,同样重要的是,在中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情况下,没有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就不太可能将工业化向纵深推进。

  无论从中国还是先发国家的经验看,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乃是一个国家由贫困走向富裕、由农业国家转变为现代工商化国家的关键。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首先便是从农村和农业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时之间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温饱问题自此不再成为困扰中国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才有精力、资金和人力,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上以城市建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之路。而从先发国家的经历看,在工业化进入中期后,城乡“两条腿走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是两张皮的状况,普遍发生逆转,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殆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率逐渐赶上甚至超过传统工业生产率,农业经济也成为了现代工业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率,远远低于工业生产率;农业现代化水平,也远远低于工业。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由于城市天然具有更强的吸引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的优势,农村和农业发展常常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农村和农业“萧条”,不能不说与城市的“挤压”有关。

  农村和农业要咸鱼翻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发农村和农业在某些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当然十分重要,不过,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政策手段的扶持,对发展落后的地区和产业来说,将会因马太效应而“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显然已不同于以往。2004年以来,每年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都是以农村和农业为主题,而在去年6月,国家又决定设立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城乡如何统筹规划、共同发展,首先在这两个西部大城市试点。薄熙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后,不久前则宣布下一步重庆市在城市建设方面要着重抓好三件事之一,就是解决好农村人口有序进入城市和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和农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要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上,拿出更多实际行动。

  城乡统筹发展还正在获得法律上的保证。新的《城乡规划法》去年已获立法成功,并已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与以往在《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范下,城市与农村发展“大路朝天,各走两边”不同,《城乡规划法》重在推动城乡统筹规划,使农村发展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城市在此过程中将起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作用。这一法规的出台,使人们对中国逐渐走出城乡二元结构、进入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时代,可以抱以更多乐观期待。

  作者系北京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