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官员何以成两会中的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07:35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曹林

  近来许多媒体都注意到了今年两会的一大变化,那就是“明星冷下去,官员热起来”。连日来,卫生部长陈竺、铁道部长刘志军、财政部长谢旭人、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等官员都在人民大会堂或参加小组讨论时遭到了媒体的围追堵截,有官员甚至屡次被记者堵在大会堂的厕所前寸步难行。而演艺界明星委员们都可以安安静静地进出人民大会堂,其驻地也少有记者光顾。

  与前段时间舆论热议的“赵本山落选人大代表”一样,两会焦点从明星转向官员,这表明中国政治早期那种迷恋明星的阶段已时过境迁,明星的政治优势正逐渐边缘化,人们对政治的关注越来越回归政治本身:在这种政治场景中,当一个人身上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政治信息时,人们不会有多大的兴趣。

  不过我认为,官员身份的代表委员在两会中成为媒体焦点,让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两会的主是什么,宾是什么?我总感觉,在中国主权在民的政治架构中,两会的核心政治议程和功能是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是代表委员们行使人民委托的代议权利,主角、焦点和中心应该是一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他们对官员行使监督权、审议政府工作的行为。政府高官即使有着代表委员的身份———他们也只应该是配角,处于精神紧张地等着被代表委员质询的地位,而不该是这样风光地成为会场内外的主角明星。

  这种官员在两会上的明星效应,首先暴露出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上的不足,政务不透明的现实下,媒体绝不会放过这个向高官发问、冀望抢到新闻、更好满足公众知政权的机会。中央各部委和各地方部门虽然大都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但公众期待能从官员口中探听到更清晰和准确的信息,可平日里媒体要采访到一个政府高官是非常难的———两会中高官云集,他们自然会成为追逐的焦点。

  当然,官员成明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潜意识中有一种“以政府中心”的习惯认知。这种现实下,人们当然会习惯性地去关注官员,把官员当作两会的主角———这种视角选择,可能反映了人大政协对政府的监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人们习惯地以政府官员为中心,而没有意识到政治舞台此时的主角,本该是一般代表委员。

  也许只有等到人大政协真正回归强硬的监督地位时,一般代表委员才会成为两会的中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